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化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及方法

【作者】 古丽巴合提·乌拉孜汗

【机构】 (新疆阿勒泰市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小课题贵在一个“小”字,小课题研究“实”在一个“真”字,小课题研究操作过程结合我们基层教师的教育生活需要,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呢?
  关键字:初中化学小课题;选题研究;日常教学
  小课题研究就是要求大家学习一些问题:一、小课题贵在一个“小”字:1、选题切口小。这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点,但从教师选题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合适的地方。例如“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这个选题,虽然规定了级段、化学学科,但是就“学困生成因及转化”范围和内容来说,依然大了些。新课改提出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你是就哪一种学习方式转变谈这个问题?这三种学习方式虽有区别,却有联系。学习方式有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他们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基层老师做课题,最好不要做这样的大课题,而应该选择预习、课堂听讲、作业等学习环节的一个方面来研究。有老师选择“下课前五分钟的教与学”、“图解化学实验题的研究”、“怎样提高教师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等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这是从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个专题、一种现象等入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2.研究范围小。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不必作高深莫测的理性思辨,也无需长篇大论的宏大叙事。应该从小处着眼,研究内容一般只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可以是在班主任工作或在任教学科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只是一个教育教学细节。例如“怎样提高学生化学概念的记忆效果”这个研究课题,研究范围不仅局限在化学学科,而且只是记忆方面,同时还限定了是化学概念的记忆,目标单一,有利于教师在研究中有所突破。
  3.解决问题小。小课题研究目的是解决是教师遇到的一些细小问题,它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课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例如“素质教育下的化学作业改革”这样的选题,帽子扣得太大。我个人认为它不宜于小课题,小课题就是小问题,不应该提“素质教育下……”这样的选题。再就是“化学作业改革”包涵的范围也较宽,到底是作业中的哪一部分呢?是作业布置的设计,作业批改的设计,还是作业评语的设计?
  4.研究机构小。小课题研究的人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如一个备课组,或是教师自愿组成的一个团队。人员构成应尽量简单。
  二、小课题研究“实”在一个“真”字,说到小课题研究,常常有专家学者说:“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怎么样的问题法,又怎么个过程法和成果法?操作过程中又需要怎么个“即”法,才能转化为课题、研究、成果?一句话,诸多老师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式。说实在话,我没有什么模式,只能谈谈自己的观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谁能没有问题呢?我的观点是有问题都可以拿出来,当我们老师还不清楚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的情况下去学习,和同伴研讨,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在研究,就应该说是课题研究。过去的情况是上级一级又一级下发文件,一直下发到基层学校,学校负责人就找一个自己比较适合的课题,让老师去研究。这样的课题是不是老师自己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他不是属于自己的问题,也就缺乏了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小课题的基本含义是“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生命活力的又急需解决的个人问题小课题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小”、“近”、“真”、“实”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懒得举手发言”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自己的教学细节情况,不好高骛远。比如“化学方程式解应用题的研究”,“怎样提高学生对化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不要搞什么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如班主任“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学生桌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好真文章,真实践。小课题研究就是主张“我的课题我做主”,就是要做自己的事情,因此,外界干涉不宜过多,管理者应该给老师足够的时间和自由,放手让老师自己选题,自己设计,为老师主动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
  只要我们老师进入研究状态,就会发现教育中的一般问题还不能说是教育科研课题。像“化学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是教育科研课题,但是,这一问题设计的范围很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或不同学科去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对于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合适我们做的课题。合适的课题应该是“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分化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它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包含着与某些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某一学科的教育、教学、家庭背景等因素相关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研究。有了问题,我们要思考,要思考就要了解情况,要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假设时,有许多个人修养问题,有的人明知自己假设不对,但为了课题结题,抛开开别人的结论,搜集于自己有关的材料,结果可能把我们的教科研引向假大空的现象。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也有老师考虑问题不全面,只说学生,不说自己。
  三、小课题研究操作过程结合我们基层教师的教育生活需要,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呢?
  1、发现问题:问题即课题,所以我们当老师的要有问题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问题。问题意识是研究的前提。由于对新教材把握不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练习错误较多的现象,经过反思,就着手进行了学生的错例研究与成因分析。这个着手过程,就是在行进研究。
  2、分析原因:有问题,要着手解决,就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对学生化学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记录,对学生的错例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错误情况,对教学过程等进行回顾、梳理,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积极探索并找到避免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个过程就是进入了研究状态。实际上,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动笔,写一些教育随笔,我们的工作常态就是在研究
  3、制定方案:找到了核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寻找理论支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教师研究学生错例的成因和对策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现状,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2)、现状分析:搜集作业错误,了解现今九年级学生化学作业的现状,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找到典型错误,并制定对策;(3)课堂案例研究:根据对策调整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逐步完善教学方法;(4)进行跟踪研究;对做错的题比较多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袋,常期跟踪研究等等。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就是我们的具体实施方案。基层老师进行校本教研,一般都是单兵,一个学校有六个班,十几位教师是多的,有的只有十位教师,很少有互助性的活动,所以,基层教师没有必要搞一个课题开题报告。过去大家如果搞了,不为错,只能说大家做得更好。现在是,过去的要求太过了,不适应教师自己去干自己的活。我们既然说,问题即课题,课题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做别人的问题呢?客观地讲: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动手实践(写一些教育随笔)又能够进行阶段性小结,就说明我们已经在开展课题研究。
  4、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改变自己课堂上的行为,每天做好记录,写好反思,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小而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也做好记录,也在我们给学生订正作业时写出他们自己思考的过程,以便师生共同反思。
  5、经验总结: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问题的过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写成论文和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把获得的方法、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从而使理论再次回归实践。我们的课题结题报告就近怎么写呢?也就是说,有发表的论文,该是属于科研成果,那样更好。如果我们没有,写出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