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策略研究

【作者】 曾光余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双龙镇铧头小学)


【正文】摘 要: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对初中学生有效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和法律意识?这是我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这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要求。历史教师要肩负起这个重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融合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的教育。我们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不良的因素涌入国内,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初中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这个影响青少年成长和国家未来的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更是学生人生三观、是非观、法制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责无旁贷,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以确保初中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法制教育;策略研究
  一、重视历史教育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效融合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历史教师如何将法制教育渗入历史教学之中?值得每个历史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找准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把历史知识作为法制教育的载体,既要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又要让学生无形中接受到法制教育,实现历史教学的一功多效。教学中不能搞“单打一”:离开历史知识的传授,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或者只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两种现象都是顾此失彼,是不可取的。历史教师只有根据史实,要么从史料中发掘法制内容,要么把法制内容有机的融合进史料中去,才能使历史教育教学入耳入脑,荡涤学生的灵魂,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双向教育。
  二、 教师修法、教法,学生学法
  要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必须懂法知法,而且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要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方能做到法律知识与历史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修好法律法规知识。法制教育涉及的法律法规内容较多,历史教师不可能在历史教学中面面俱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可对生活中容易触犯的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宣讲,减少学生的法律盲区,避免学生少触犯或不触犯常识性的法律法规,历史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在具体行课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法律知识抽象艰涩难理解,中学生对此感到很陌生和枯燥;再加之中学生深居校内,生活经验匮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等。介于此,历史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能动功能,革新教学方法,研讨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接受法制教育,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学生一旦有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他们的言行就更有方向性,偏离正确方向的机率就会减少,甄别自己言行合法的能力与判别是非的能力就会大大的增强。
  从中国历史的现状来分析,我们国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历成熟的资本主义时期,虽然也曾经历过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但都因种种原因而失败了。因此中国社会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民主法制又不健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开展和推行。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大力加强法制教育,从小抓起,效果会非常好。历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党纪国法,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逐渐养成与提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应该如何运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本人认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课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密切关注,且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历史伟人,他们本身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学生在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会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教学中,我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众多的学生中,违规违纪的学生不时会出现,他们犯了错误,我也不会辱骂和体罚他们。对那些犯错的学生,我尽量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身示范的教育他们,力争使每个犯错学生心悦诚服。作为教师本人,必须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从而培养起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2、 校内外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或书本里。课堂上,没有活生生的案例,书本里的法制内容也较为有限,融入方式也不是很丰富,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教育好他们学法、守法、用法,也是历史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更优质的法制教育,校外有丰富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一点,做到内外兼容,把专业的法律人士请进来,把学生带出去,方法多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创设教育情境,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应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情境创设,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身体力行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接受良好的法制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4、 利用活动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每个章节的后面,都设置了一节活动课或机动课,历史教师要把这节课利用好,结合历史知识,提供一些校园内外的法制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让学生独立提出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大家一致总结归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利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像陪审团断案一样,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发言踊跃。这种把法制教育与活动课(机动课)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多媒体教学,可大大的扩展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历史教师可充分利用世界各地发生的法制案例,置入网络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法制教育,学生对教学内容即感到新奇,又特别有兴趣。比如:在《鸦片战争》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禁绝毒品的教育,我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把鸦片战争的一些片段和现实中的一些“瘾君子”吸毒的照片罗列在一起,展示给学生观察,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即认识了吸毒的危害,又让学生感受到了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深重灾难,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去抵制毒品,远离毒品。
  又比如: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书中说:“文化大革命”严重践踏了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给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社会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国人民要特别珍惜现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生活;学生要牢固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学生的学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其方法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我从历史教材中发掘社会主义法制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对树立学生现代法制思想,培养学生适应法制社会,是历史教师开拓的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以上方法是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做的一些有益地探索,方法对与不对,效果好与不好,有待教学实践的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