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课前预习与课堂的实效性
【作者】 麦 芳
【机构】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实验小学)
【正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我们教学也是这样,我认为在教学新课时,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是事半功倍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作为学生接触教材的第一个环节“预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都会让学生把本学期的预习要求抄在书本的第一页,让学生一翻开书本就知道要预习,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中证明,预习在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新课标》指出:我们语文教学是让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我们都知道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二年级两个不同的班级上同一篇课文《美丽的丹顶鹤》,在学完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丹顶鹤还可以怎么样的高雅?一个班级没有布置预习,结果学生只是泛泛而谈,三两个孩子举手就冷场了。而另一个班级,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孩子经过思考和查找资料,说的内容丰富而动人,让学生真正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二、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三、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学期我教学二年级,在教学学生学会查字典后,我就增加了一个预习要求——在预习课文生字时,尽可能地给生字组词。学生经过半学期的慢慢培养,现在已大多数同学自觉地去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高年级学生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弄清楚。而低年级的学生呢,我让他们圈圈生字词语、划分自然段并标上序号等等。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五、课前预习,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都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文的预习更应放给学生。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思路,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更好的听课,让学生真正体会预习的无限魅力,从而喜欢了预习。
六、课前预习,可以拓展文本的容量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而且如果一个学生预习充分的话,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变快,课后复习的时间相应缩短.而且错题管理的时间也就缩短了,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一、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新课标》指出:我们语文教学是让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我们都知道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二年级两个不同的班级上同一篇课文《美丽的丹顶鹤》,在学完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丹顶鹤还可以怎么样的高雅?一个班级没有布置预习,结果学生只是泛泛而谈,三两个孩子举手就冷场了。而另一个班级,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孩子经过思考和查找资料,说的内容丰富而动人,让学生真正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二、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三、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学期我教学二年级,在教学学生学会查字典后,我就增加了一个预习要求——在预习课文生字时,尽可能地给生字组词。学生经过半学期的慢慢培养,现在已大多数同学自觉地去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高年级学生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弄清楚。而低年级的学生呢,我让他们圈圈生字词语、划分自然段并标上序号等等。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五、课前预习,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都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文的预习更应放给学生。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思路,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更好的听课,让学生真正体会预习的无限魅力,从而喜欢了预习。
六、课前预习,可以拓展文本的容量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而且如果一个学生预习充分的话,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变快,课后复习的时间相应缩短.而且错题管理的时间也就缩短了,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