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作者】 张 婷
【机构】 (湖南省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正文】摘 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在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小学语文在各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将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方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本文以阅读教学为切口,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即各成体系,又密切联系。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没有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并且将两者的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充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内心精神世界,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积极情感
在当今时代地不断发展中,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特别是小学学生来自于学习方面的压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是什么呢?积极情绪是使个体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体产生令人愉悦的正向情绪的反应。积极情感是指个体追求真、善、美相对稳定的情感。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与情感呢?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或者日常生活的实例,利用媒体中的正面或者负面的信息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积极情绪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情绪的发展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第三:引导学生掌握调控学习情绪的具体方法。比如引导学生建立理性的情绪认知,遇到阅读学习困境和挫折的时候适当的宣泄和自我安慰,当学习中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要学会转移情绪,向朋友和亲人倾诉,这些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调控自己的不良阅读学习情绪。第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阅读学习的压力。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中段的学生采用适当的阅读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正确面对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小学高段的学生正确对待因升学压力而出现的考试压力。第五: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现人物的“真、善、美”。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教材中关于核心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教学中作者传达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有利于缓解消极压力,减轻阅读学习的压力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
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和非智力这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种,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性格五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融合。其中对学习影响其直接作用的是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注意力。教师应该注意小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无意注意力;反之,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有意注意。个体注意的能力影响其心理活动的成效,比如小学低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力已经相当成熟,此阶段的学生常常依靠无意注意力,新奇或者是有趣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引起低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关注。第二:观察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察力是不断发展成熟的,低段的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并且观察不够认真仔细,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第三:记忆力。小学生的记忆力在低段无意记忆占重要地位,以后,记忆力逐步向有意记忆力发展,尤其是在中段的发展尤为迅速。小学生的记忆逐步从具体记忆发展到抽象记忆,因此在小学中段应该加强学生的抽象记忆,到高段就应该不断地巩固记忆。第四:想象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小学低段的想象力是充满天真烂漫的自由联想,到了中段学生的想象力开始系统客观的发生联想,到了高段学生的想象力与现实生活联系,创造力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第五:思维力。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可得知,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够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在中段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抓住学习的关键期,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学习挫折
首先应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当引路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阅读学习中的挫折,通过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学生,在小学高段由于阅读学习的任务加重,不仅要理解阅读文章,而且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出的挫折观非常明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培养学生找到战胜阅读困难的具体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采用有效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阅读学习中的问题,比如在小学低段的学生在学习阅读文章学生在发音中有困难,那么则找准原因,解决对字词的认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强化朗读训练,不断的重复训练。最后树立榜样建立自信。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榜样对学生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阅读文章中的人物典范为榜样,利用榜样来帮助小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4.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当教师榜样的角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这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在掌握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前提下,还应该具有其他有关阅读教学的知识,在掌握阅读教学的规律的同时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样也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从动作、语言、神态、举止上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还要由内而发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5.结束语
随着新世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阅读在语文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教师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阅读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优化自身教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研究,从而有效全面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媛.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2]高建波,徐妮娜.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209-209.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即各成体系,又密切联系。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没有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并且将两者的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充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内心精神世界,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积极情感
在当今时代地不断发展中,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特别是小学学生来自于学习方面的压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是什么呢?积极情绪是使个体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体产生令人愉悦的正向情绪的反应。积极情感是指个体追求真、善、美相对稳定的情感。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与情感呢?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或者日常生活的实例,利用媒体中的正面或者负面的信息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积极情绪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情绪的发展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第三:引导学生掌握调控学习情绪的具体方法。比如引导学生建立理性的情绪认知,遇到阅读学习困境和挫折的时候适当的宣泄和自我安慰,当学习中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要学会转移情绪,向朋友和亲人倾诉,这些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调控自己的不良阅读学习情绪。第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阅读学习的压力。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中段的学生采用适当的阅读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正确面对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小学高段的学生正确对待因升学压力而出现的考试压力。第五: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现人物的“真、善、美”。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教材中关于核心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教学中作者传达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有利于缓解消极压力,减轻阅读学习的压力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
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和非智力这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种,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性格五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融合。其中对学习影响其直接作用的是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注意力。教师应该注意小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无意注意力;反之,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有意注意。个体注意的能力影响其心理活动的成效,比如小学低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力已经相当成熟,此阶段的学生常常依靠无意注意力,新奇或者是有趣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引起低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关注。第二:观察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察力是不断发展成熟的,低段的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并且观察不够认真仔细,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第三:记忆力。小学生的记忆力在低段无意记忆占重要地位,以后,记忆力逐步向有意记忆力发展,尤其是在中段的发展尤为迅速。小学生的记忆逐步从具体记忆发展到抽象记忆,因此在小学中段应该加强学生的抽象记忆,到高段就应该不断地巩固记忆。第四:想象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小学低段的想象力是充满天真烂漫的自由联想,到了中段学生的想象力开始系统客观的发生联想,到了高段学生的想象力与现实生活联系,创造力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第五:思维力。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可得知,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够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在中段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抓住学习的关键期,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学习挫折
首先应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当引路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阅读学习中的挫折,通过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学生,在小学高段由于阅读学习的任务加重,不仅要理解阅读文章,而且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出的挫折观非常明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培养学生找到战胜阅读困难的具体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采用有效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阅读学习中的问题,比如在小学低段的学生在学习阅读文章学生在发音中有困难,那么则找准原因,解决对字词的认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强化朗读训练,不断的重复训练。最后树立榜样建立自信。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榜样对学生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阅读文章中的人物典范为榜样,利用榜样来帮助小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4.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当教师榜样的角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这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在掌握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前提下,还应该具有其他有关阅读教学的知识,在掌握阅读教学的规律的同时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样也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从动作、语言、神态、举止上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还要由内而发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5.结束语
随着新世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阅读在语文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教师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阅读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优化自身教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研究,从而有效全面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媛.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2]高建波,徐妮娜.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20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