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作者】 杨建梅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蒜园中学)
【正文】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不仅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初中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不仅对我国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而且对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基础上,联系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论文有关的中学体育教学方面资料及近几年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了解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为本论文的研究起到了启发和借鉴作用。
1.2 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就有关体育教学改革实施前后的喜欢认可程度,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回收问卷131份,回收有效率为 100%。
1.3 专家访谈法
就当前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向省内高校10余名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调查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所得结果作为本论文的主要参考依据。
2、分析与讨论
2.1 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没有明显的改变,体现不出不同学段体育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内容“难、繁、偏、旧”,过于注重教材,导致学生学不会、学不精、学无所长。而对不同个体的学生传授相同的竞技运动技术,忽视了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使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另外,体育教学的任务过分局限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忽视了体育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培养,使得“体育与健康”这一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的长线学科连起码的习惯都未解决。
2.2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
自1956年颁布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至2000年为止,我国先后颁布了六套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与制度的建立,对规范我国体育教学、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都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需求等也不相同,因此,这一差距也可能导致文件性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对此,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与试行,既明确规范了全国各地各校教学的标准,从宏观上指导规范体育教学,又充分发挥各地各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各地各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我们要进一步抓住教学改革这一契机,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方法、新思路。
2.3 教学时数的设定
在广泛征求课程专家、学生的意见后,以新课标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基点,结合本校实际,率先进行了课程资源开发,重新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尝试“风格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将全年教学内容按60学时计算分成四块:第一块为30学时,主要是安排课时多、练习多,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选择1~2项运动项目。如篮球,不仅让学生学会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攻防战术知识及小型比赛等有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达到由不会到会的转变,最后能独立进行比赛,如若兴趣养成随年级的升高还可以继续学习提高;第二块为 20 学时,主要是少排学时、多练习,根据多数学生的意向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二项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运动技能,使学生一次性学会,以后不再重复学习。再如铅球、链球等内容的教学,不妨让学生找个地方坐下来,告诉学生铅球、链球的名称、起源,最初它是英国人攻打中国的炮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运动项目,最重7.257kg,世界记录是多少,投掷方法有背向、侧向,还有转圈投的,旋转投掷老师也不会,最后让学生每人练习一次,通过娱教娱乐的教学,达到学习的目的。第四块为 5学时,主要是少排学时、多练习,安排 5 学时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该块在一和二两部分中有所体现,故在本块中再次提出,旨在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2.4 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建立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扭转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内容体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培养兴趣、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内容体系。本文以初中二年级为例,将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时数的分配重新调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体育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最大限度满足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5 转换教学组织形式
将中学体育课重复的内容反复提出的所谓打基础和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扼制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初、高中体育课基本雷同而缺少新鲜感。实际情况是:人们往往并不因为要掌握某一运动技术而专门先去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而是在学习掌握某一运动技术的同时发展和提高了身体素质。当代教育归根结底是个性教育,也是创造性教育。传统的体育课,学生的兴趣无法保证,还谈发展个性。因此,应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实际转换教学的组织形式,使体育课真正变成学生最喜欢的课。为此,我们通过一学年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初中二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喜欢认可的程度远大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
结束语
本文在认真分析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基础上,联系自身教学内容,对初中体育改革进行论述,希望此文可以促进笔者自身教学工作的进步,也可以为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做出一点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论文有关的中学体育教学方面资料及近几年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了解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为本论文的研究起到了启发和借鉴作用。
1.2 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就有关体育教学改革实施前后的喜欢认可程度,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回收问卷131份,回收有效率为 100%。
1.3 专家访谈法
就当前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向省内高校10余名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调查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所得结果作为本论文的主要参考依据。
2、分析与讨论
2.1 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没有明显的改变,体现不出不同学段体育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内容“难、繁、偏、旧”,过于注重教材,导致学生学不会、学不精、学无所长。而对不同个体的学生传授相同的竞技运动技术,忽视了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使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另外,体育教学的任务过分局限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忽视了体育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培养,使得“体育与健康”这一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的长线学科连起码的习惯都未解决。
2.2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
自1956年颁布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至2000年为止,我国先后颁布了六套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与制度的建立,对规范我国体育教学、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都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需求等也不相同,因此,这一差距也可能导致文件性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对此,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与试行,既明确规范了全国各地各校教学的标准,从宏观上指导规范体育教学,又充分发挥各地各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各地各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我们要进一步抓住教学改革这一契机,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方法、新思路。
2.3 教学时数的设定
在广泛征求课程专家、学生的意见后,以新课标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基点,结合本校实际,率先进行了课程资源开发,重新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尝试“风格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将全年教学内容按60学时计算分成四块:第一块为30学时,主要是安排课时多、练习多,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选择1~2项运动项目。如篮球,不仅让学生学会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攻防战术知识及小型比赛等有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达到由不会到会的转变,最后能独立进行比赛,如若兴趣养成随年级的升高还可以继续学习提高;第二块为 20 学时,主要是少排学时、多练习,根据多数学生的意向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二项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运动技能,使学生一次性学会,以后不再重复学习。再如铅球、链球等内容的教学,不妨让学生找个地方坐下来,告诉学生铅球、链球的名称、起源,最初它是英国人攻打中国的炮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运动项目,最重7.257kg,世界记录是多少,投掷方法有背向、侧向,还有转圈投的,旋转投掷老师也不会,最后让学生每人练习一次,通过娱教娱乐的教学,达到学习的目的。第四块为 5学时,主要是少排学时、多练习,安排 5 学时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该块在一和二两部分中有所体现,故在本块中再次提出,旨在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2.4 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建立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扭转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内容体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培养兴趣、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内容体系。本文以初中二年级为例,将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时数的分配重新调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体育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最大限度满足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5 转换教学组织形式
将中学体育课重复的内容反复提出的所谓打基础和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扼制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初、高中体育课基本雷同而缺少新鲜感。实际情况是:人们往往并不因为要掌握某一运动技术而专门先去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而是在学习掌握某一运动技术的同时发展和提高了身体素质。当代教育归根结底是个性教育,也是创造性教育。传统的体育课,学生的兴趣无法保证,还谈发展个性。因此,应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实际转换教学的组织形式,使体育课真正变成学生最喜欢的课。为此,我们通过一学年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初中二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喜欢认可的程度远大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
结束语
本文在认真分析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基础上,联系自身教学内容,对初中体育改革进行论述,希望此文可以促进笔者自身教学工作的进步,也可以为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做出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