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
【作者】 王 琼
【机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初中班主任在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不仅在整个班集体当中占据着组织、领导的作用,而且,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品德与责任对学生起到感化、激励的作用。新课改背景之下,对于初中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分析,将新课改贯彻到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当中去,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建议与措施,以帮助初中班主任应用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优化、改善班集体的管理模式,从而提升班集体的管理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班主任;管理工作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素质教育得以大力提倡,教育理念在不断革新,教育模式不断优化,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方法依旧广泛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按照学生分数进行差别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优化班级管理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在班级管理中初中班主任的关键作用
1.1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产生重要的协调作用
中学生极易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其学习能力也与三者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时候,班主任会以一个沟通协调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为三者的进行有效的平衡,并且实现三者的必然联系。班主任不但要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在教学方面,进行有效的配合,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也与班主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需要班主任进行调和、统一,进而融合为一,从而合力支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最终使学生的身体、心理达到健康的状态。
1.2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初中班主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潜力都需要依赖于班主任进行一良好的引导,以此对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行激发,将学生个体的特质显现出来,最终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需要以积极向上的引导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使学生可以通过主观意识,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行有效的约束,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帮助,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意识有所反思,理性对待自身举止,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将自身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出来,在素质修养以及学习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性的发展,最终有所提升。
1.3在班风形成中有重要的组织作用
班主任首要观察全体学生,对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予以提拔,选为班级学生干部,并且针对性的培养,辅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当然,班主任在进行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要从多角度作为考量的标准,以各个任课教师以及班级学生的意见作为参考,最后进行汇总,依据学生中有一定的服务精神,并且成绩优异的学生,来作为班干部的选择标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必须要培养班干部对班级进行管理。由学生和班干部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这样班级的管理直接就由班干部进行管理,班主任为辅,以此推动班级的良好发展。
2、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2.1班主任主体的管理模式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存在角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许多班主任以自己为主体进行管理,就会导致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地培养。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会基于自身出发,从班主任的角度看待班级事务,从班主任的立场组织班级活动,忽略了班主任与学生立场及视角的不同。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通常很难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当中,学生时刻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其自律能力及自主性得不到保障,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提高,也无法形成有效的道德引导作用。
2.2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
俗话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十分形象地体现了应试教育模式下对学生成绩及分数的重视。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会存在过度关注学生成绩的问题,许多班主任“看分下菜碟”,采取差别化管理模式,许多班主任对于成绩高的学生会更加纵容,对成绩差的学生更加严厉或更加忽视,而这种差别化的待遇,会影响班级的整体管理环境,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受到班主任针对或忽视的学生难免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再加上未能得到有效的思想道德引导,得过且过甚至误入歧途的学生并不鲜见。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班主任如果因此而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学生感受到不公平,对于班主任的教学与管理就会十分抵触,不利于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开展。
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途径
3.1树立人本管理观念,使班级的管理更民主
新课改的实施當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因而关注学生本身的成长以及其学习体验更为重要。新课改下,更为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其任务是帮助和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突破传统班级管理上的教师的权威性,给学生营造更为民主的管理环境,帮助引导和监督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2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学生的整个初中生涯当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初中的班主任,因此,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管理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心理层面还不够成熟的初中学生来讲。学生处于初中学段,其求知欲与好奇心都十分的强烈,在这个时期,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其除了向学生传播知识之外,自身的行为态度还影响着学生三观的形成,因而,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的行为处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更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储备知识力量、积攒人生经验、获得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班主任在对班集体的管理当中,要重视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与不同的想法,重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意识的同时能够具有创新精神与热情。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有着直接的关系,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水平都会因新课改而到达一个新的高度,班主任要领会新课改精神,并且将此落实,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去对待管理工作,为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文化的学生而努力,从而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曾庆琰.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7)
[2]额尔登图木斯.初探在新课改下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班主任[J].读写算.2014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班主任;管理工作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素质教育得以大力提倡,教育理念在不断革新,教育模式不断优化,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方法依旧广泛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按照学生分数进行差别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优化班级管理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在班级管理中初中班主任的关键作用
1.1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产生重要的协调作用
中学生极易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其学习能力也与三者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时候,班主任会以一个沟通协调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为三者的进行有效的平衡,并且实现三者的必然联系。班主任不但要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在教学方面,进行有效的配合,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也与班主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需要班主任进行调和、统一,进而融合为一,从而合力支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最终使学生的身体、心理达到健康的状态。
1.2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初中班主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潜力都需要依赖于班主任进行一良好的引导,以此对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行激发,将学生个体的特质显现出来,最终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需要以积极向上的引导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使学生可以通过主观意识,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行有效的约束,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帮助,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意识有所反思,理性对待自身举止,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将自身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出来,在素质修养以及学习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性的发展,最终有所提升。
1.3在班风形成中有重要的组织作用
班主任首要观察全体学生,对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予以提拔,选为班级学生干部,并且针对性的培养,辅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当然,班主任在进行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要从多角度作为考量的标准,以各个任课教师以及班级学生的意见作为参考,最后进行汇总,依据学生中有一定的服务精神,并且成绩优异的学生,来作为班干部的选择标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必须要培养班干部对班级进行管理。由学生和班干部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这样班级的管理直接就由班干部进行管理,班主任为辅,以此推动班级的良好发展。
2、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2.1班主任主体的管理模式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存在角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许多班主任以自己为主体进行管理,就会导致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地培养。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会基于自身出发,从班主任的角度看待班级事务,从班主任的立场组织班级活动,忽略了班主任与学生立场及视角的不同。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通常很难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当中,学生时刻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其自律能力及自主性得不到保障,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提高,也无法形成有效的道德引导作用。
2.2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
俗话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十分形象地体现了应试教育模式下对学生成绩及分数的重视。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会存在过度关注学生成绩的问题,许多班主任“看分下菜碟”,采取差别化管理模式,许多班主任对于成绩高的学生会更加纵容,对成绩差的学生更加严厉或更加忽视,而这种差别化的待遇,会影响班级的整体管理环境,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受到班主任针对或忽视的学生难免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再加上未能得到有效的思想道德引导,得过且过甚至误入歧途的学生并不鲜见。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班主任如果因此而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学生感受到不公平,对于班主任的教学与管理就会十分抵触,不利于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开展。
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途径
3.1树立人本管理观念,使班级的管理更民主
新课改的实施當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因而关注学生本身的成长以及其学习体验更为重要。新课改下,更为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其任务是帮助和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突破传统班级管理上的教师的权威性,给学生营造更为民主的管理环境,帮助引导和监督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2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学生的整个初中生涯当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初中的班主任,因此,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管理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心理层面还不够成熟的初中学生来讲。学生处于初中学段,其求知欲与好奇心都十分的强烈,在这个时期,班主任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其除了向学生传播知识之外,自身的行为态度还影响着学生三观的形成,因而,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的行为处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更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储备知识力量、积攒人生经验、获得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班主任在对班集体的管理当中,要重视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与不同的想法,重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意识的同时能够具有创新精神与热情。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有着直接的关系,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水平都会因新课改而到达一个新的高度,班主任要领会新课改精神,并且将此落实,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去对待管理工作,为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文化的学生而努力,从而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曾庆琰.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7)
[2]额尔登图木斯.初探在新课改下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班主任[J].读写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