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艺术歌曲《渔光曲》的演唱分析
【作者】 顾 欣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摘 要:《渔光曲》是电影《渔光曲》主题曲,电影主要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在经历家庭支离破碎之后流浪最后死亡的的故事,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动荡,渔民生活痛苦。《渔光曲》自电影出现了两次,一是子英与徐家兄妹在海边告别,小猫小猴唱《渔光曲》相送;而是影片的结尾,小猴因捕鱼受重伤,临死前他央求姐姐唱《渔光曲》诀别。电影又以歌曲的名字命名。说明《渔光曲》在电影中有着承载中心思想的作用。《渔光曲》这首主题歌,旋律凄凉写实,歌词充满哀伤,表现出了在那个时代下的中国渔民生活的凄惨现象。
关键字:艺术歌曲;任光;演唱
一、作者简介
任光(1900-1941),中国近代音乐家、作曲家。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1913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在里昂大学进修音乐。经过刻苦钻研,他不仅学到了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还娴熟地掌握了钢琴的校音技术。1933年,在田汉的领导下,在上海组织左翼音乐组织,创作革命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开拓了左翼电影音乐阵地。?任光的音乐作品富于时代特色,大多反映了当时贫苦大众的情感特征。
安娥(1905—1976),中国近代著作家,作词家,中共地下情报员。河北省获鹿县人,是著名剧作家田汉的夫人。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在特殊的时期,她创作了许多歌词作品,《卖报歌》、《渔光曲》等都传唱度极高。
二、《渔光曲》的音乐特征
《渔光曲》是电影《渔光曲》主题曲,电影主要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在经历家庭支离破碎之后流浪最后死亡的的故事,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动荡,渔民生活痛苦。这样的一部反映当时穷苦大众艰难生活的电影引起了当时观众非常多的共鸣,因此创下当时影片最高上座率,是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第一部获奖的影片。《渔光曲》自电影出现了两次,一是子英与徐家兄妹在海边告别,小猫小猴唱《渔光曲》相送;二是影片的结尾,小猴因捕鱼受重伤,临死前他央求姐姐唱《渔光曲》诀别。电影又以歌曲的名字命名。说明《渔光曲》在电影中有着承载中心思想的作用。《渔光曲》这首主题歌,旋律凄凉写实,歌词充满哀伤,表现出了在那个时代下的中国渔民生活的凄惨现象。
这首艺术歌曲采用的是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1-24小节)直接交代了歌曲的背景,讲述的是渔民的生活,每天面对鱼儿、云儿、海风、鱼网,恬静舒适,淳朴真挚。第二部分(25-44小节),这里从歌词可以看出,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潮水升,浪花咏,渔船各西东,这里的部分体现了渔民靠海吃海,海上的气候变化无常,渔民也由此过上了困苦的生活。第三部分(45-65小节)讲述了渔民因为天气的原因捕鱼很艰辛,同时对于渔民的苛捐杂税又很重,依靠捕鱼过日子的话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整首歌曲表达的情绪都是沉重悲凉的。
三、《渔光曲》演唱分析
《渔光曲》基于一个悲伤沉重的基调,歌曲整体上是平缓的。整个的伴奏音型以及歌词都把渔民的困苦的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渔光曲》整首歌曲速度偏慢,给人一种悠长的感觉,节奏是四四拍,在演唱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气息的运用。《渔光曲》的第一部分是描述渔民在天气良好的时候劳作的日常,是全曲的开始,这个部分是一个舒缓平和的基调。更加容易把听众带入进来一个蓝天白云渔民辛苦劳作一派祥和的画面。钢琴伴奏使用了和弦有规律的进行不完全分解,这里在演唱的时候要配合好伴奏突出叙事抒情的感觉,在第一乐段后半部分,歌曲的感情特征开始有了转变,变得更加浓烈悲凉,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情感的变化。歌曲的第二部分,这里更加详细的描述了渔民捕鱼时的艰难辛苦。歌曲来到这里的伴奏采用了和声性伴奏及带主旋律的节奏性伴奏,这里情绪比第一部分更加激动,气愤,演唱的时候要突出表现出捕鱼生活的困苦。歌曲的第三部分是歌曲的最后一部分,歌词中表现了渔民通过捕鱼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情绪异常失望无奈。这里的演唱的时候注意拿捏困苦无奈的心情,让观众得到共鸣。
结论
《渔光曲》以朴实深刻的歌词以及优美的旋律获得的观众深刻的共鸣,成为当时传播度极高的作品。直至今日仍作为艺术歌曲的典范,受到观众的喜爱。在演唱这类富于历史特征的艺术作品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作曲家的写作特征,这样对于对歌曲的演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融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
参考文献:
[1]周枫,朱小强译.外国歌剧选曲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第105—112页.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3]牟文正.中国百首经典歌曲以及背后的故事[J].名族音乐,2010.
关键字:艺术歌曲;任光;演唱
一、作者简介
任光(1900-1941),中国近代音乐家、作曲家。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1913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在里昂大学进修音乐。经过刻苦钻研,他不仅学到了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还娴熟地掌握了钢琴的校音技术。1933年,在田汉的领导下,在上海组织左翼音乐组织,创作革命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开拓了左翼电影音乐阵地。?任光的音乐作品富于时代特色,大多反映了当时贫苦大众的情感特征。
安娥(1905—1976),中国近代著作家,作词家,中共地下情报员。河北省获鹿县人,是著名剧作家田汉的夫人。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在特殊的时期,她创作了许多歌词作品,《卖报歌》、《渔光曲》等都传唱度极高。
二、《渔光曲》的音乐特征
《渔光曲》是电影《渔光曲》主题曲,电影主要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在经历家庭支离破碎之后流浪最后死亡的的故事,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动荡,渔民生活痛苦。这样的一部反映当时穷苦大众艰难生活的电影引起了当时观众非常多的共鸣,因此创下当时影片最高上座率,是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第一部获奖的影片。《渔光曲》自电影出现了两次,一是子英与徐家兄妹在海边告别,小猫小猴唱《渔光曲》相送;二是影片的结尾,小猴因捕鱼受重伤,临死前他央求姐姐唱《渔光曲》诀别。电影又以歌曲的名字命名。说明《渔光曲》在电影中有着承载中心思想的作用。《渔光曲》这首主题歌,旋律凄凉写实,歌词充满哀伤,表现出了在那个时代下的中国渔民生活的凄惨现象。
这首艺术歌曲采用的是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1-24小节)直接交代了歌曲的背景,讲述的是渔民的生活,每天面对鱼儿、云儿、海风、鱼网,恬静舒适,淳朴真挚。第二部分(25-44小节),这里从歌词可以看出,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潮水升,浪花咏,渔船各西东,这里的部分体现了渔民靠海吃海,海上的气候变化无常,渔民也由此过上了困苦的生活。第三部分(45-65小节)讲述了渔民因为天气的原因捕鱼很艰辛,同时对于渔民的苛捐杂税又很重,依靠捕鱼过日子的话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整首歌曲表达的情绪都是沉重悲凉的。
三、《渔光曲》演唱分析
《渔光曲》基于一个悲伤沉重的基调,歌曲整体上是平缓的。整个的伴奏音型以及歌词都把渔民的困苦的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渔光曲》整首歌曲速度偏慢,给人一种悠长的感觉,节奏是四四拍,在演唱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气息的运用。《渔光曲》的第一部分是描述渔民在天气良好的时候劳作的日常,是全曲的开始,这个部分是一个舒缓平和的基调。更加容易把听众带入进来一个蓝天白云渔民辛苦劳作一派祥和的画面。钢琴伴奏使用了和弦有规律的进行不完全分解,这里在演唱的时候要配合好伴奏突出叙事抒情的感觉,在第一乐段后半部分,歌曲的感情特征开始有了转变,变得更加浓烈悲凉,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情感的变化。歌曲的第二部分,这里更加详细的描述了渔民捕鱼时的艰难辛苦。歌曲来到这里的伴奏采用了和声性伴奏及带主旋律的节奏性伴奏,这里情绪比第一部分更加激动,气愤,演唱的时候要突出表现出捕鱼生活的困苦。歌曲的第三部分是歌曲的最后一部分,歌词中表现了渔民通过捕鱼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情绪异常失望无奈。这里的演唱的时候注意拿捏困苦无奈的心情,让观众得到共鸣。
结论
《渔光曲》以朴实深刻的歌词以及优美的旋律获得的观众深刻的共鸣,成为当时传播度极高的作品。直至今日仍作为艺术歌曲的典范,受到观众的喜爱。在演唱这类富于历史特征的艺术作品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作曲家的写作特征,这样对于对歌曲的演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融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
参考文献:
[1]周枫,朱小强译.外国歌剧选曲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第105—112页.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3]牟文正.中国百首经典歌曲以及背后的故事[J].名族音乐,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