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作者】 黄金慧
【机构】 (河北省清河县马屯校区马屯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语文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发动形式。为提升课堂提问的精巧性、科学性,教师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包装”,找准提问的切点、增加提问的看点、抓住问题的热点,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进而成功塑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环节。如何运用教学技巧,提升提问的适合度,提升学生关注度,这是教师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木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教师要找准问题设计切入角度,对准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深度挖掘教材本质内涵,灵活运用问题设计方法,提升问题精巧度、启迪性,促使学生顺利进入良性思考节奏,以提升课堂教学互动品质。
一、找准切点,提升文本生本契合度
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利用问题作为教学引导方式,促使学生快速调动学习意识,与教师一起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读,从文本内涵感知中形成体验和启迪。提问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展开多重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教师要对问题设计展开多重优化处理。首先是深入教材文本之中,对文本展开多重研究,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为问题设计提供重要参数。其次,要体现问题设计的梯度性,对学生学情展开调查,根据不同群体学生学力实际展开问题设计,这样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诉求。第三是对提问投放时机展开研究,课堂导入时、文本阅读时、赏析品味时、课堂总结时,都是提问重要切入机会。
在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学生生本思维对接点众多,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工作。在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之前和之后,其问题设计都应该有差别。学生阅读之前问题设计应该体现设悬、引导、激发等,而在学生阅读之后,要给学生设计思考、分析、感知性问题,促使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如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学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荷花插图,并给出问题设计:荷花开得怎样?荷花具有什么样的形状和颜色呢?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其形状各是什么样子?除了荷花,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对插图展开细致观察,并很快给出了问题答案。有学生甚至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相关问题:荷花开花过程很美的,没有开放时,是花骨朵,其形状如小孩双手合十;刚开放时,外面先打开几片花瓣,像少女慢慢撩开脸上的头发;完全开放后,那就是彩色的喷泉。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对相关答案进行确认。课堂教学顺利拉开,学生学习思维如期就位。
教师先利用教材文本插图展开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插图展开进一步观察,学生迅速行动,学习启动顺利完成。从教师问题设计情况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与教材、学生认知联系紧密,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发动比较成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呈现个性化,并且有创造性发挥。
二、增加看点,体现问题设计精巧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需要注重课堂问题设计,教师要认真备好课,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设计展开升级优化,体现问题设计的精巧度。首先,课堂提问要简洁、明了,不会让学生产生歧义,学生会快速进入到问题核心,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也会更为顺利。其次,提问语言要生动、灵活,小学生直观性思维比较发达,教师问题设计也要有生动性、想象性特点,这样可以快读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热情。教师不妨利用实物、挂图、故事、谜语等引导,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创设适宜思维环境,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第三,提问要体现小角度、接地气等特质,问题覆盖面要小,便于学生展开思考,接近学生认知基础,可以问题适合度。
问题设计要突出亮点,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材文本,还要在问题语言构建时给出一些优化措施。如《绝招》这篇课文,是介绍几个孩子比试绝招的内容,学生对这样的课文有特殊兴趣。在学生阅读后课文之后,教师给出一组问题设计:武打表演中有绝招之说,几个孩子也要亮出自己的绝招,他们的绝招到底是什么呢?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发扬个人的长处就是为了比试看输赢吗?相比这几个小伙伴,你有什么绝招呢?学生拿到问题之后,都显得比较兴奋,开始议论纷纷。有学生说:课文中几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绝招:三胖憋气厉害,二福会空翻、会倒立,小柱子会算数。这些绝招都是刻苦学习训练的结果,没有谁生下来就会的。也有学生认为:我们培养自己的长处不是为比试论输赢的,而是要增强自己的能力,将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没有什么绝招,但我有自己的爱好,我喜欢踢足球,踢定位球是我的拿手好戏。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答案展开评价,对学生优良表现给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热情更高了,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问题设计难度不是很大,却具有鼓动性。学生对武打绝招有特殊情结,自然非常关注“绝招”的讨论。教师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拓展思考,给学生带来思想触动,学生通过对自身能力评价,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这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学习态度有一定帮助。学生在自我展示时,也增加了一些自信心。
三、抓住热点,增加学生问题关注度
提问是教师教学发动首选方式,学生面对教师发问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直接决定问题发动的成效。如果学生热(下转第90页)(上接第91页)情似火跃跃欲试,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沉默不语,课堂死气沉沉,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是失败的。课堂提问需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师发问后,响应者很少,这样的发动已经宣告失败。教师不能满足有个别学生会答,课堂教学互动不是教师与几个学优生的个体对话,整个课堂都动起来,学生参与度很高,这才是比较成功的设计。增加问题亮点,抓住学生关注热点,让更多学生顺利介入课堂互动之中,这是教师教学最重要追求。
《月球之谜》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出一些思考问题:月亮上有什么呢?关于月亮,还有哪些谜没有被解开呢?学生展开自发讨论,并给出个性解读。有学生认为:月亮上都是尘埃和石头,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亮是一片荒漠。关于月亮之谜还有很多,如月亮的年龄到底有多大?月亮火山活动是不是比地球还早呢?在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解析之后,教师又给出思考问题:假如三十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做什么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敏感,教室内气氛顿时火爆起来。有学生要在月球上跳舞,有学生要将小兔子带上月球,也有学生要在月球上插上我们的国旗。教师主动参与学生讨论,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月球之行具体设想。为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教师让学生以“假如我登上月球”为题,写一篇小品文。学生学习活动被推向高点。
教师根据学习进程设计思考问题,学生学习顺利发动。因为有了一定阅读基础,学生认知也更为深刻了。特别是教师的最后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力。关于月亮的传说众多,让学生对月球产生了特殊情结,发起月球之行话题,极大提升学生探索热情。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作为问题发动者,需要对提问进行多重“包装”,增加问题的看点、亮点、热点,才能增加学生的关注力、启动力和成长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内容选择、问题形式设计、问题投放时机确定等展开升级优化,以提升课堂师生互动品质,促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获得丰富学力成长。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7(11).
[2]叶欣.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语文提问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8(08).
[3]林德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三步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9(02).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环节。如何运用教学技巧,提升提问的适合度,提升学生关注度,这是教师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木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教师要找准问题设计切入角度,对准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深度挖掘教材本质内涵,灵活运用问题设计方法,提升问题精巧度、启迪性,促使学生顺利进入良性思考节奏,以提升课堂教学互动品质。
一、找准切点,提升文本生本契合度
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利用问题作为教学引导方式,促使学生快速调动学习意识,与教师一起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读,从文本内涵感知中形成体验和启迪。提问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展开多重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教师要对问题设计展开多重优化处理。首先是深入教材文本之中,对文本展开多重研究,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为问题设计提供重要参数。其次,要体现问题设计的梯度性,对学生学情展开调查,根据不同群体学生学力实际展开问题设计,这样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诉求。第三是对提问投放时机展开研究,课堂导入时、文本阅读时、赏析品味时、课堂总结时,都是提问重要切入机会。
在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学生生本思维对接点众多,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工作。在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之前和之后,其问题设计都应该有差别。学生阅读之前问题设计应该体现设悬、引导、激发等,而在学生阅读之后,要给学生设计思考、分析、感知性问题,促使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如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学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荷花插图,并给出问题设计:荷花开得怎样?荷花具有什么样的形状和颜色呢?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其形状各是什么样子?除了荷花,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对插图展开细致观察,并很快给出了问题答案。有学生甚至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相关问题:荷花开花过程很美的,没有开放时,是花骨朵,其形状如小孩双手合十;刚开放时,外面先打开几片花瓣,像少女慢慢撩开脸上的头发;完全开放后,那就是彩色的喷泉。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对相关答案进行确认。课堂教学顺利拉开,学生学习思维如期就位。
教师先利用教材文本插图展开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插图展开进一步观察,学生迅速行动,学习启动顺利完成。从教师问题设计情况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与教材、学生认知联系紧密,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发动比较成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呈现个性化,并且有创造性发挥。
二、增加看点,体现问题设计精巧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需要注重课堂问题设计,教师要认真备好课,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设计展开升级优化,体现问题设计的精巧度。首先,课堂提问要简洁、明了,不会让学生产生歧义,学生会快速进入到问题核心,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也会更为顺利。其次,提问语言要生动、灵活,小学生直观性思维比较发达,教师问题设计也要有生动性、想象性特点,这样可以快读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热情。教师不妨利用实物、挂图、故事、谜语等引导,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创设适宜思维环境,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第三,提问要体现小角度、接地气等特质,问题覆盖面要小,便于学生展开思考,接近学生认知基础,可以问题适合度。
问题设计要突出亮点,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材文本,还要在问题语言构建时给出一些优化措施。如《绝招》这篇课文,是介绍几个孩子比试绝招的内容,学生对这样的课文有特殊兴趣。在学生阅读后课文之后,教师给出一组问题设计:武打表演中有绝招之说,几个孩子也要亮出自己的绝招,他们的绝招到底是什么呢?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发扬个人的长处就是为了比试看输赢吗?相比这几个小伙伴,你有什么绝招呢?学生拿到问题之后,都显得比较兴奋,开始议论纷纷。有学生说:课文中几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绝招:三胖憋气厉害,二福会空翻、会倒立,小柱子会算数。这些绝招都是刻苦学习训练的结果,没有谁生下来就会的。也有学生认为:我们培养自己的长处不是为比试论输赢的,而是要增强自己的能力,将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没有什么绝招,但我有自己的爱好,我喜欢踢足球,踢定位球是我的拿手好戏。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答案展开评价,对学生优良表现给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热情更高了,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问题设计难度不是很大,却具有鼓动性。学生对武打绝招有特殊情结,自然非常关注“绝招”的讨论。教师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拓展思考,给学生带来思想触动,学生通过对自身能力评价,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这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学习态度有一定帮助。学生在自我展示时,也增加了一些自信心。
三、抓住热点,增加学生问题关注度
提问是教师教学发动首选方式,学生面对教师发问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直接决定问题发动的成效。如果学生热(下转第90页)(上接第91页)情似火跃跃欲试,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沉默不语,课堂死气沉沉,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是失败的。课堂提问需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师发问后,响应者很少,这样的发动已经宣告失败。教师不能满足有个别学生会答,课堂教学互动不是教师与几个学优生的个体对话,整个课堂都动起来,学生参与度很高,这才是比较成功的设计。增加问题亮点,抓住学生关注热点,让更多学生顺利介入课堂互动之中,这是教师教学最重要追求。
《月球之谜》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出一些思考问题:月亮上有什么呢?关于月亮,还有哪些谜没有被解开呢?学生展开自发讨论,并给出个性解读。有学生认为:月亮上都是尘埃和石头,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亮是一片荒漠。关于月亮之谜还有很多,如月亮的年龄到底有多大?月亮火山活动是不是比地球还早呢?在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解析之后,教师又给出思考问题:假如三十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做什么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敏感,教室内气氛顿时火爆起来。有学生要在月球上跳舞,有学生要将小兔子带上月球,也有学生要在月球上插上我们的国旗。教师主动参与学生讨论,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月球之行具体设想。为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教师让学生以“假如我登上月球”为题,写一篇小品文。学生学习活动被推向高点。
教师根据学习进程设计思考问题,学生学习顺利发动。因为有了一定阅读基础,学生认知也更为深刻了。特别是教师的最后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力。关于月亮的传说众多,让学生对月球产生了特殊情结,发起月球之行话题,极大提升学生探索热情。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作为问题发动者,需要对提问进行多重“包装”,增加问题的看点、亮点、热点,才能增加学生的关注力、启动力和成长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内容选择、问题形式设计、问题投放时机确定等展开升级优化,以提升课堂师生互动品质,促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获得丰富学力成长。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7(11).
[2]叶欣.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语文提问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8(08).
[3]林德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三步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