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趣味数学之游戏课堂

【作者】 刘 琴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小学)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大多比较抽象,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不但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时常集中不了注意力,自然也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马丁.加德纳曾评价道:“唤醒孩子注意力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也就是说,假如每一节数学课都是在做游戏,而且能在游戏中学到知识,那么我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就将变的生动又有趣。于是寓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全新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游戏课堂,便产生了。
  关键词:数学;游戏;趣味;课堂
  数学教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它与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游戏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每一个数学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得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数学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比较常用的数学教学游戏有以下一些类型:
  一、竖起耳朵听故事
  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具体的区分时、分、秒,认识时、分、秒之间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大胖、二壮和三牙子围着学校的操场进行马拉松比赛,(出示三个小孩围着圆形操场跑步的视屏,点击后三牙子跑的最快,二壮第二,大胖最慢)三牙子跑了一圈,二壮才跑了一点点,大胖跑的最少,随着教师的讲解,三人在场上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最终圆形操场变成钟面,大胖变时针,二壮变分针,三牙子变秒针。学生便能清楚的了解时分秒的大小,再利用他们跑的圈数来引出1分=60秒,1时=60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记忆。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去认识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擦亮眼睛去观察
  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实物材料为“第一性材料”,以课本文字插图为“第二性材料”,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材料,结合课本材料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与加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在教学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倍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一些实物,如玉米、豆子、小棒等东西,通过动手摆实物的方式来认识倍。也可以通过出示教学挂图和学具,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倍。 
  三、开动脑经去猜想
  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我们在教长度单位米的认识时,就可以先不要告诉学生一米有多长,先进行猜想估计,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加强对知识的表象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伸出小手来活动
  作为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具体形式。这些活动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等。对于小学生来学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对于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玩中学习数学。
  五、勇敢上前来竞赛
  它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使学生们精熟“数”与“运算”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的团队精神等。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不但是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从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当然,考试也是一种竞赛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方面的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数比赛,这不单单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数学游戏的形式还有很多,如“打数学扑克”、“邮递员送信”、“小猫钓鱼”、“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等等。但不管怎样,一个好的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设计游戏要树立精品意识,满足学生喜欢惊奇、讨厌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设计游戏时,一要注意不断地推陈出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的游戏构思新点子越多,游戏过程越有新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其次还要善变,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还会使人感到疲劳。此外,还要注意求活,在组织开展游戏时,强调教师的组织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游戏中留有让学生创造、活动的天地,让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动手做,学生始终是游戏的真正主人。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趣”中练习,“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轻轻松松便能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同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法培养浅谈.科教文汇,2007.(07)
  [2]高志友.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科教研究2007.(05
  [3]张凤荣.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3):27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