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语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陈鹏鸿

【机构】 (广西陆川县实验中学)


【正文】一、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1.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来吸引学生。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精彩的视频来传递信息,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这比以单一的以听觉为主的传统教学具有更大优势,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这样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关注与认可,进而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强大的视听效果来向学生展现文本的优美情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2.利用问题的悬念性来引导学生。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由于问题本身具有很强的悬念性,所以学生在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就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问题本身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带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真正参与到探究中来,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真正享受学习过程,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自主学习能力。
  二、树立学生观,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学生只有成为课堂的主人,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才能真正完成自主探究,进而学会学习。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严格地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只是课堂的附属品,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随着教学形势的发展,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为关注。虽然许多教师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未深入落实,并没有将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课堂依旧是教师一个人在自导自演,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因此,我们要由传统的师生教学观转向为现代教学的生本教学观。
  1.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
  我们不要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主观臆断认为学生应该会什么,不会什么,应该怎么学怎么练,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基于学生的现实情况、认知规律与学习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预设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
  2.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足时间。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把握好教师的讲解时间与学生主体参与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时间保证。这样,学生才能开展自主学习。
  三、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的认知活动推向高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所倡导的读书方法,说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学会学习,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保驾护航。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当好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开展积极的认知活动,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与广度,并让学生深入思考,突破传统教学中教材的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闻、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功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会提问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创造的基石。因此,教师要学会提问艺术。当学生理解浮于表面、思维受阻、理解错误时,我们可以问题来指导学生思考,修正方向,为学生的探究开创新局面。二是引导学生质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自主提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氛围,要让学生敢于挑战,善于质疑,勇于提问,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更多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四、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中语文教师要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参与新课程网络培训,学习新课改教学理念,探究新课程改革的策略方法,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中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那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变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搞好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鼓励学生质疑、多思,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构建“导与学”结合的学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1.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自身思维的积极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激发学生内部的自我学习动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灵活多样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故事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还需要语文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关爱。语文教师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要尊重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
  2.教师要注重学习策略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传授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具体要求和一般性学习策略,让学生掌握在预习、学习、复习、训练等各个阶段的做法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广泛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规范,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3.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善思,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高中语文课愿学、会学、乐学。高中语文教师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热点,关注国家大事,组织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结构的优化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要善于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采用新课改过程中涌现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式、尝试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质疑中反思,在争论中提高。
  五、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动力
  有人说过:“欣赏如空气,每个人都不可隔绝;欣赏如水分,每个人都不可或缺;欣赏如智慧的阳光,不仅照亮每一个学生,也会照亮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批评为主,这样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滋生厌学情绪,使得学生刚刚燃起的自主学习的激情被浇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赏识教育为主,要学会运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处,如自主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等等。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而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来划定不同的标准,善于对学生作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比较。这样的评价方式更为客观,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提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以更大的信心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来,从而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有耐心与恒心。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