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作者】 黄庆军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量身定制”是适合低龄儿童的方法,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引导他们学好数学。
  关键词:情境;数学;生活;兴趣
  一年级数学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础,能否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好本年级的知识并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关系到以后能不能顺利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保证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做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探索。?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的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针对教材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既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生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二、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再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认为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扬个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分析者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四、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学生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价钱把它记录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售货员”和“顾客”;“商场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知识真正融入了现实生活。
  五、创设情境、以趣生情
  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我打破了课本原有的引入模式,以学生喜爱的多媒体动画形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太阳公公升起来了,小猪嘟嘟还在呼呼地睡懒觉。教师提问:“小猪嘟嘟上学会不会迟到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墙上的钟已经指在了8点整,于是一起回答:“会迟到的。”这样的设计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引起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如戏剧中的“序幕”,酝酿了情绪,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通过情境设计导入新课,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受到了惜时、守时的思想教育。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寻找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方法,尽力创造条件,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