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联系实际运用操作

【作者】 吴 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正文】  教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通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和近年的新课标学习,素质教育的含义更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操作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一、加强感知性操作,训练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数学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概括,就不会产生数学的概念,更不会有抽象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研究表明:他们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实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从这一规律出发,充分地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比如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并且容易与旧知识厘米、米产生混淆。我从学生之间比高矮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书本的厚度、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课桌的高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以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
  由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或清晰的概念,再比如重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都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进一步了解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二、加强应用性操作,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通过让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我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比如学习了物体的周长计算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门窗的周长,既强化了知识理解,又提高了运用水平;其次是组织数学兴趣活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老师的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让他们互相协作开展活动,就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后随父母去菜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课堂上也能把它改编成一道道典型的乘法应用题。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
  三、加强探究性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探究性操作,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规律的操作性训练,教师不是把现有的结论灌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创新性学习,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形成科学认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我不是把“长加宽的和乘2”这一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再让学生在大量练习中强化巩固,而是让学生先复习正方形周长,根据周长的含义推导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组织学生比较、实践各种方法,从而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几种计算方法,并且优化出“长加宽的和乘2”的简便方法,后加以掌握。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创造!
  当然,指导学主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首先应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展开探索的兴趣;其次,还应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更要注意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场所,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因为?教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所以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必须要动手进行操作,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让学生为人类智慧的伟大而骄傲,以解决生活问题,创造美好生活为人生己任,激活他们的创新欲望。从而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