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开发二十四节气资源,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者】 周晓瑜
【机构】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
【正文】摘 要:开发二十四节气的教学资源,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综合性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推动语文课程教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作用。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发二十四节气的教学资源,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解读,能够有效丰富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探究,整合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展开奠定基础。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学情境的设定,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已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整合到小学语文综合性课堂中,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发二十四节气资源
(一)设计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课堂活动
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中国古代对时间的认识,其中蕴含着古人的大智慧、大学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农业耕种,都与二十四节气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认知能力限制,常常不能有效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关键。因而在小学语文综合性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妨通过创设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教学活动,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为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点,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歌》来帮助学生掌握节气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清明节、冬至节等传统节日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节气的内涵[1]。在古代,节气最为普遍的应用就是农业播种,因此教师可以将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和二十四节气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各个节气的意义。
(二)突出教学主旨,创设层次化课堂教学
在应用二十四节气开展综合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突出教学活动的主旨,创设具有层次化的课堂教学。由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又具有局限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层次基础上,采取渐进式的、阶梯式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从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关键。在开展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自主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讨的方式,从而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三)应用教学方式,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综合性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各个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采取最为契合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综合性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二十四节气的教学内容复杂,而教学目标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是通过简单的讲解来帮助学生记忆,同时能够运用的资料也较为局限。为了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性,使用动画片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料,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情境教学法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整个教学进行设计,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开展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想的表达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化创新,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像以往课堂教学中单纯地向学生进行讲解,应该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充分的沟通表达,通过思想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并通过总结和归纳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完全转变以往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结语
将二十四节气和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玉华.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主题活动相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86.
[2]陈佳.中学语文教学中二十四节气民俗传承的方法体系[J].中学课程资源,2012(09):60-61.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推动语文课程教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作用。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发二十四节气的教学资源,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解读,能够有效丰富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探究,整合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展开奠定基础。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学情境的设定,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已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整合到小学语文综合性课堂中,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发二十四节气资源
(一)设计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课堂活动
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中国古代对时间的认识,其中蕴含着古人的大智慧、大学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农业耕种,都与二十四节气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认知能力限制,常常不能有效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关键。因而在小学语文综合性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妨通过创设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教学活动,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为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点,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歌》来帮助学生掌握节气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清明节、冬至节等传统节日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节气的内涵[1]。在古代,节气最为普遍的应用就是农业播种,因此教师可以将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和二十四节气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各个节气的意义。
(二)突出教学主旨,创设层次化课堂教学
在应用二十四节气开展综合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突出教学活动的主旨,创设具有层次化的课堂教学。由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又具有局限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层次基础上,采取渐进式的、阶梯式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从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关键。在开展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自主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讨的方式,从而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三)应用教学方式,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综合性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各个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采取最为契合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综合性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二十四节气的教学内容复杂,而教学目标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是通过简单的讲解来帮助学生记忆,同时能够运用的资料也较为局限。为了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性,使用动画片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料,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情境教学法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整个教学进行设计,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开展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想的表达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化创新,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像以往课堂教学中单纯地向学生进行讲解,应该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充分的沟通表达,通过思想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并通过总结和归纳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完全转变以往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结语
将二十四节气和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玉华.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主题活动相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86.
[2]陈佳.中学语文教学中二十四节气民俗传承的方法体系[J].中学课程资源,2012(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