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作者】 何兆惠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
【正文】 摘 要: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直接影响其能否就业,就业岗位的好坏。面对目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作为工科的农机使用与维护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用结合。笔者从实践教学规划、执行、总结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机使用与维护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做好的工作,论述了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抓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农业机械;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立足自身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必需关注的问题。对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学生来说重点是如何抓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农机使用与维护专业实践教学应切实做好计划、执行、总结三个方面的工作。
1、精心构思,设计合理方案,做好实践教学计划
1.1 重点安排实用性较强的实习项目
昭通山高坡陡,大型农业机械应用不广泛,实习项目条件不具备,因此结合地方特点,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中各种作业机具小型化发展的实际,计划中应重点安排本地区中小型机具(如手扶拖拉机、微耕机、小四轮拖拉机等)的技能操作训练,紧密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1.2 抓好学生知识储备,做好实习物质准备
每一项实践技能都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各种工量具的检测方法及安全使用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储备,实习过程中就会出问题,甚至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故。为此,实习之前,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详细分析、讲解和强调有关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实习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难问题悉心指导、耐心解答,注重实习项目与其他课程及所属课程的相互联系,为顺利完成实习项目做好充分准备。
1.3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和实习环节
适时安排各种教学实践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理论知识,服务社会生产,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由于农机实验的仪器设备投资大,所以大多数学校都存在设备仪器配置不足的问题,仅仅依靠学校自身条件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是采取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学校或校外的办学优势在讲授专业理论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提出要掌握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习的农机修理厂、汽车修理车间、修理厂、生产现场进行教学。教学主要采用行为导向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只作引导,让实践性教学贯穿始终。现场教学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融合贯通,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第二是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基地农业生产的要求,利用夏种秋收、春耕秋种的时间,完成各种农业机械的维护保养与操作使用,突发性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实习。这样,既支援了农业生产,服务于社会,同时又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弥补了实习设备的不足,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第三是就业定向实习。就业定向实习是根据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本人意向,将学生安排到不同岗位,进行一段岗位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按现场一线的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教学考核。从实践的效果看,就业定向实习,培养了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增强了就业时的竞争能力。总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都能充分及时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使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并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巩固、强化理论知识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1 规范分解,示范操作
由于每项实践教学项目都有规范的操作程序,所以指导老师应认真分解整个操作动作环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对每一个动作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模仿,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自己的动觉表象,完成正确的操作技能。例如,拖拉机驾驶技能训练,包含很多基本动作。实际操作中,学生很难记住。如果把驾驶操作分解为启动、挂挡、起步、换挡、倒车、转向、制动、停车、熄火等若干步骤逐个演示后让学生模仿,在分解操作动作时,把一些关键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准确地告诉学生,通过听觉信息的强化,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再比如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拆装和结构实习,学生观察时往往只注意拆装顺序、结构、装配记号等视觉形象,而对拆装的过程注意不够集中,自此在拆装S195 型柴油机4个气缸盖螺母时,指导老师应强调拧气缸盖螺母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及紧固要求。仔细分析方法不当时会造成的不良后果,使学生牢固掌握。
2.2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切忌满堂灌,而应适时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例如,在内燃机气门间隙调整的实习方案设计中,首先设计出几个问题:“为什么要保留气门间隙”“气门间隙值过大或偏小会对内燃机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为什么气门间隙要定期调整”“怎样调整气门间隙”“冷热状态不同,气门间隙为什么不同”“进排气门的间隙为何不一样”。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针对某一种机型讲解,分解演示技能时,要让学生多操作,多训练。通过讲练结合,学生既能掌握操作要领,同时也能明白其中道理,从而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2.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认真示范讲解,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纠正操作上的错误。特别是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自信心,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如拖拉机驾驶训练时,有的学生感到害怕,个别学生不敢操作或动作变形不完整,教师耐心跟车辅导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与安全感,更好地掌握操作要领。
3、善于总结反思
总结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要一项,通过总结,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得到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升华。总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3.1 教师讲评
教师的讲评首先要针对性强,切中要害,明确指出实习中成绩和不足之处。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改进不足的做法,从而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其次,教师品评力求多表扬,多鼓励,尤其对成绩相对偏差的后进生的表扬更能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对课程的兴趣。
3.2 学生总结
实践表明,让学生在每次学习结束后进行回忆、总结,将过程、体会等记录下来,并通过实习笔记报告及时发现自我不足之处,改进学习方法,对巩固实习成果、积累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3.3 教师和学生反思
每完成一个实习项目,师生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学生有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通过反思搞好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改进提高,达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注重实践教学的方式和艺术是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毕业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的特点,灵活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出适合不同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吴蔚,李士伟:《职业教育发展展望》,《教育与职业》,2006年。
[2]吴艳红,吴瑞梅:《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6年。
[3]曾素芳,刘艳德:《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质量问题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6年。
[4]张晓辉:《关于农机手培训所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国农机化》,2011年。
关键词:农业机械;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立足自身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必需关注的问题。对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学生来说重点是如何抓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农机使用与维护专业实践教学应切实做好计划、执行、总结三个方面的工作。
1、精心构思,设计合理方案,做好实践教学计划
1.1 重点安排实用性较强的实习项目
昭通山高坡陡,大型农业机械应用不广泛,实习项目条件不具备,因此结合地方特点,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中各种作业机具小型化发展的实际,计划中应重点安排本地区中小型机具(如手扶拖拉机、微耕机、小四轮拖拉机等)的技能操作训练,紧密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1.2 抓好学生知识储备,做好实习物质准备
每一项实践技能都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各种工量具的检测方法及安全使用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储备,实习过程中就会出问题,甚至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故。为此,实习之前,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详细分析、讲解和强调有关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实习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难问题悉心指导、耐心解答,注重实习项目与其他课程及所属课程的相互联系,为顺利完成实习项目做好充分准备。
1.3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和实习环节
适时安排各种教学实践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理论知识,服务社会生产,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由于农机实验的仪器设备投资大,所以大多数学校都存在设备仪器配置不足的问题,仅仅依靠学校自身条件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是采取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学校或校外的办学优势在讲授专业理论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提出要掌握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习的农机修理厂、汽车修理车间、修理厂、生产现场进行教学。教学主要采用行为导向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只作引导,让实践性教学贯穿始终。现场教学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融合贯通,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第二是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基地农业生产的要求,利用夏种秋收、春耕秋种的时间,完成各种农业机械的维护保养与操作使用,突发性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实习。这样,既支援了农业生产,服务于社会,同时又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弥补了实习设备的不足,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第三是就业定向实习。就业定向实习是根据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本人意向,将学生安排到不同岗位,进行一段岗位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按现场一线的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教学考核。从实践的效果看,就业定向实习,培养了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增强了就业时的竞争能力。总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都能充分及时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使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并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巩固、强化理论知识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1 规范分解,示范操作
由于每项实践教学项目都有规范的操作程序,所以指导老师应认真分解整个操作动作环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对每一个动作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模仿,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自己的动觉表象,完成正确的操作技能。例如,拖拉机驾驶技能训练,包含很多基本动作。实际操作中,学生很难记住。如果把驾驶操作分解为启动、挂挡、起步、换挡、倒车、转向、制动、停车、熄火等若干步骤逐个演示后让学生模仿,在分解操作动作时,把一些关键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准确地告诉学生,通过听觉信息的强化,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再比如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拆装和结构实习,学生观察时往往只注意拆装顺序、结构、装配记号等视觉形象,而对拆装的过程注意不够集中,自此在拆装S195 型柴油机4个气缸盖螺母时,指导老师应强调拧气缸盖螺母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及紧固要求。仔细分析方法不当时会造成的不良后果,使学生牢固掌握。
2.2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切忌满堂灌,而应适时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例如,在内燃机气门间隙调整的实习方案设计中,首先设计出几个问题:“为什么要保留气门间隙”“气门间隙值过大或偏小会对内燃机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为什么气门间隙要定期调整”“怎样调整气门间隙”“冷热状态不同,气门间隙为什么不同”“进排气门的间隙为何不一样”。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针对某一种机型讲解,分解演示技能时,要让学生多操作,多训练。通过讲练结合,学生既能掌握操作要领,同时也能明白其中道理,从而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2.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认真示范讲解,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纠正操作上的错误。特别是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自信心,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如拖拉机驾驶训练时,有的学生感到害怕,个别学生不敢操作或动作变形不完整,教师耐心跟车辅导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与安全感,更好地掌握操作要领。
3、善于总结反思
总结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要一项,通过总结,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得到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升华。总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3.1 教师讲评
教师的讲评首先要针对性强,切中要害,明确指出实习中成绩和不足之处。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改进不足的做法,从而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其次,教师品评力求多表扬,多鼓励,尤其对成绩相对偏差的后进生的表扬更能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对课程的兴趣。
3.2 学生总结
实践表明,让学生在每次学习结束后进行回忆、总结,将过程、体会等记录下来,并通过实习笔记报告及时发现自我不足之处,改进学习方法,对巩固实习成果、积累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3.3 教师和学生反思
每完成一个实习项目,师生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学生有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通过反思搞好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改进提高,达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注重实践教学的方式和艺术是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毕业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的特点,灵活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出适合不同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吴蔚,李士伟:《职业教育发展展望》,《教育与职业》,2006年。
[2]吴艳红,吴瑞梅:《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6年。
[3]曾素芳,刘艳德:《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质量问题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6年。
[4]张晓辉:《关于农机手培训所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国农机化》,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