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杨 平

【机构】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小学)


【正文】摘 要:品德与社会的关注度在学校中是最大的,因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小学生只有在小学的时候把基础打好,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探索
  小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成熟,自制力非常的薄弱,不能严格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小学生做事情全凭兴趣出发,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与知识,经常会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与事情,往往会抛之脑后,不去理会。现如今,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已经重视起这项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都是因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对,没有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学教师应该把“体验式”教学应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品德与社会》是一项覆盖面广、知识复杂的学科,需要教师为小学生不断的讲解、分析,因此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的文化水平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起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让小学生完全的理解教师所教授的东西,才能逐渐的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现阶段,大部分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用原来的课堂教学方式,每天都是按照课本去教授,没有一点新意,使课堂的气氛变得非常的沉闷,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出现不注意听讲的情况,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不能理解课堂上的知识,不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能够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感受学习品德与社会的乐趣,使他们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品德与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的文化素养。下面对“体验式”教学如何使用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1.1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唱歌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品德与社会》的课本中有很多的儿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遇到这样的课程时可以采用唱歌的教学方式,不应该直接进行讲述,提出这堂课的中心思想,这样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能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在这时,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自己看一遍今天所学的知识,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语言把歌曲唱出来,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教师要在旁边进行辅导,对于观点正确的小学生,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对于观点不正确的小学生,教师要给予引导,这样不但可以让小学生亲身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使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记忆更加的深刻,能够平稳的推动小学生的发展。
  1.2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竞赛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虽然非常的贪玩,但他们的好胜心是非常强的,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教学方式,带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增加小学生的参加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深入的了解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我是小学生了》这节课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若干组,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然后让小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接着小组内选出代表进行辩论,最终教师给出观点并进行解释,对于回答正确小组教师要给予奖励,对于回答错误的小组教师要给予鼓励,使小学生爱上竞赛,爱上品德与社会。
  1.3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实践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小学生在课本中学到再多的知识,学的再好,如果没有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那么这项学习是不成功的,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亲身实践的教学方式,把小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理解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达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上学路上》这节课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把小学生带到户外,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进行课程讲解,让小学生亲身的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并记住交通标志,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
  2、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体验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使儿童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传统课堂的纯粹传授枯燥无味,甚至无法让学生思想集中,而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再现,引领学生在课堂中走进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如我在教学《做事不拖拉》时,就抓住了学生生活中能碰到的事例进行教育。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时间观念不强,平时在学校或者家庭中会不自觉地做事拖拉。在课前,我捕捉了学生做事拖拉的镜头,制作成微视频,比如起床时、吃饭时、写作业时等,让学生找一找视频中的孩子哪里拖拉了?从多角度展示,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我对照,并认识了什么是“拖拉”。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存在哪些拖拉的行为。情景教学联系实际激起了学生对生活世界的回忆。课本中的“加油站”安排了“告别拖拉”的活动,我在班级组织了一次主题活动,通过“话拖拉—议拖拉—告别拖拉—收获分享”,在有趣的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做事不拖拉的技巧和策略。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体验,能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很好地融合,有效地激活了课堂。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其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积极的、主动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找到采用新的、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小学生的视线,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小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把知识变得实际化、生活化,快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的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开展体验式班会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卓玛吉.文学教育(上).2017(12)
  [2]小学信息技术体验式课程开发研究[J].杨睿.商.2014(23)
  [3]儿童“体验式”写作教学的瞄靶[J].何捷.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
  [4]体验式德育故事二三事[J].况丽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
  [5]体验式班会主题设计研究[J].林映霞.教师教育论坛.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