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之我见

【作者】 梁善铭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本文从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开始,阐述了化学学提供了进行某些爱国主义教育的条件和方法,从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提出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一、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手段。
  化学学科对于完成爱国主义教育任务,有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要结合化学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化学教学,学生在学习有关物质组成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知识中,受到观察、实验、思维等等优良品质的熏陶。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2.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终要求和评价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在综合素质中,政治思想品德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学都有教育性。化学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着诸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但在教学时却又要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品德所取舍。课堂不可避免地成为任课教师宣扬他的政治思想观点的阵地,表现他的思想道德水准的场所。中学时期正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做为化学教师通过化学教学,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化学方法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问题,培养坚毅、顽强、钻研、创造、渴望求知、满腔热情和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应该成为他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
  二、化学学提供了进行某些爱国主义教育的条件和方法
  化学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化学实验的操作,化学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化学概念的引入,化学规律的得出,化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
  化学实验的有趣,化学现象的释疑,化学规律的应用,化学计算的巧妙,化学科技的前景,化学故事的阅读,化学学家的轶事,化学教具的创制等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三、从以下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化学发明和创造,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在古代化学上的卓越贡献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是一卷爱国主义教育的诗篇。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公元前8000—6000年我国就已发明了粗棕色陶器,在夏代已能铸铜、炼青铜、酿酒。在春秋时已掌握了生铁冶炼和制酱技术,我国使用铸铁的时间比欧洲早1900年。我国在西汉时期已发现铁能多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把这个反应应用到生产上,形成了水法炼铜技术,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这些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为人类做出了辉煌、卓越的贡献,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应以有这样伟大的民族而感到无比自豪。
  2.让学生了解建国以来取得的重要化学成就,坚定学生的爱国信念。
  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介绍我国科学家1965年9月17日,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其总体形状与生命活力与天然牛胰岛素相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它对深入研究蛋白质提供了条件。在1981年11月20日,我国科学家又在世界上率先合成了在化学结构上与生物活性上跟天然分子相同的一种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做出了贡献。这些重大科研成果,都已被世界公认是领先,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介绍我国钢铁冶炼时,突出解放后我国钢铁工业的辉煌成就。1949年我国钢产量为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到1982年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并连续六年以每年增产300万吨的速度增长。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精确地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到的新值均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其中,锗的相对原子质量改幅较大,并且解决了一个几十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贡献尤为突出。让学生体会中华儿女的巨大潜能,这些内容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借化学家爱国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是每个化学家的一种基本品质。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国籍。每个科学家在努力为全人类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时刻不忘为他们自己的祖国争取荣誉。许多化学家正是具备这一基本品质,才使他们成就了非凡业绩。建国初期,更有很多化学家不顾国外优厚的待遇,历尽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毅然踏上归途,报效祖国的故事。
  4.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不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在山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过去一些外国地质学者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而实际上,我国是石油储量较丰富的国家。我国最迟在西汉时,就已经发现了石油,并用来作为燃料。但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开发。新中国建立后,采纳了地持学家李四光的地质结构理论,先后发现、开发并建立了胜利等石油基地。石油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又有数据表明我国的铁储量约是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所有这些更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矿藏资源,这将有助于调学生为尽快开发和利用祖国资源而奋发学习的积极性。
  5.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爱国应有社会责任感
  环境保护教育是贯彻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中国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环境科学知识,结合课文内容,大力宣传环保法规,基本国策。如从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各种灾害成因的分析中,看到它们当中无一不打上人类自己的烙印。使学生加深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不断地恶化及严重的后果的认识及其危害性,树立责任感。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全国城市附近的水域90%已被污染,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四、注意反思
  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方位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一部份,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才能体现出来,不能脱离知识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不然的话,就会导致片面性,出现对化学课堂教学爱国主义要求过高和求全的倾向,而忽视化学科学的自身规律反而削弱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另外还要做到有度。就是要求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有适当的限度,要恰到好处。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要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绝不要占用更多的时间,话说到就为止,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
  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是搞一阵,应付局面,也不能时搞时停。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反复进行,持之以恒。如果半途而废,对学生、对教师都没有好处。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水平,不失时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热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参考文献:
  [1]井延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8(11):52-54.
  [2]王桂钧.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99.
  [3]张发胜.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青海教育,2005(Z1):82-83.
  [4]蔡子华,吴克勇.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07(11):38-39.
  [5]王祖鍫.结合化学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化学教育,1988(05):20-21.
  [6]李靖靖.结合化学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中州大学学报,2002(01):45-46.
  [7]白福秦.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人民教育,1982(12):32-33.
  [8]武永兴.结合中学化学教学 认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83(0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