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谈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

【作者】 黄艳春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平班镇委乐村完小)


【正文】摘 要:教好小学古诗,必须先加强学生诗文名句的积累,进而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懂诗句,此外还利用课文插图欣赏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阶段;古诗教学;多样教法;研究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为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采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学生较好的学习古诗呢?下面就结合平时教学经验谈点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摘抄名句的好习惯
  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此,加强学生诗文名句的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遇到好诗名句我就要求学生积累下来。此外,应还收集打印“古典佳句”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积累量。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很有道理。古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加强朗读及朗读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古诗这种文学形式,很多内涵只有靠自己边读边体会,方能理解得深刻。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教学。
  1.教师要有目的的做好朗读指导。朗读(reading aloud),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的基本功;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是最重要的。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节奏、韵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诵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如:四言句子为两个音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五言句子为三个音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言句子为四个音节:“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等。
  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把朗读技巧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体会到当时写诗词时的心情、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使他们准确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3.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朗诵活动。让学生筛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词,参加古诗词诵读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财富。
  二、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古诗的教法
  根据诗歌的特点,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懂诗句。在一首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1.从题目入手:一些古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写的什么内容。如:《春夜喜雨》的教学。“夜”字,点出雨来的时间; “喜”字,使诗中表达的感情呼之欲出。“春夜喜雨”,学生在读诗题时就可以直接触摸诗人的内心,感悟诗人的情感。诗中的一个“好”字,与诗题中的“喜”字遥遥相对,让学生更深的品味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之妙。在上这一课时,可以直接出示题目,并告知学生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几句。然后以“喜”字为切入点,抓住“好”字来理解诗句:诗人喜从何来?在此基础上创设一种情景:温暖的春天终于来了,柔和的春雨在静夜里悄悄地洒落。这春雨,会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在交流中,学生明确了春雨的“好”。然后再加以引导和渲染,于是学生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相似经验,在一遍遍的品读中,一个活生生的诗人形象站在了面前,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喜悦,并且也被这种喜悦所感染。
  2.重点词,即平时所讲的诗眼: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在阅读古典诗词时,只要抓住诗眼这把解读钥匙,便可弄清情感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里的“绿”字,就是诗眼。它既有形容词义,又有动词义。又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可以理解身处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因而也就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形单影只的寂寞了。
  3.抓词语: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送别的辛渐到底是何人呢?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而《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而柳色“新”,用语轻快,景色明丽洁静,一番新气象。抓住诗中的这些词语,便可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
  4.抓诗句:一首诗中,往往会有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抓住了重点句子,全诗理解起来便会轻熟路。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运用多媒体并结合课本插图来理解诗意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起到较好的铺垫、造势、渲染、引领作用,可以有效地拓展古诗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所以多媒体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结合语言思维的能力,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体味诗歌的意境。借多媒体图视文化的力量去加强深化语文课堂阅读或教学,让图、文、声、像等媒体成为古诗文阅读与教学的翅膀与动力。还有小语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 ,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插图资源。教学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在观图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如《游园不值》的插图是诗人在春日去访友,没碰上友人,却见友人院内已是春色满园,一枝红杏探出院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明确:图中画的是谁?什么季节?他在干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就是这首诗要表现的基本内容。
  小学古诗是一笔财富,为师者如果好好利用,精心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自身也可从中获得乐趣与享受。
  参考文献:
  [1]王晔.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190.
  [2]吴毓婕.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7(04):84.
  [3]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核心素养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29.
  [4]肖爱群.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7(07):113.
  [5]李瑞昌. 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策略[N]. 发展导报,2017-11-07(043).
  [6]张玉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J].才智,2017(06):104.
  [7]李翠梅.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6):165.
  [8]耿辉.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222-223.
  [9]尹思沂.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A].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研究院、《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编辑部.数字化教学探索与创新——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研究院、《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编辑部: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