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者】 冯晓勤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第二小学校)
【正文】摘 要:首先,备课时要分析学生情况。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水平和基础有助于我们预测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的困难,对我们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此外,在英语课堂上,要结合实际,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积累成功体验。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小学英语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精辟的论述,说明了兴趣是我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原本难学难理解的英语学科变得简单,有趣,容易学,使学生学起英语来积极主动,充满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高兴,学得主动,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分析学情
首先,备课时要分析学生情况。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水平和基础有助于我们预测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的困难,对我们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比如:三年级一班和三年级二班, 虽然年级一样,所教的教材内容一样,但如果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就不能采用一个模子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具体学情灵活处理。如在教课文 This is my mother.这篇课文时, 三年级一班的学生的英语基础稍微薄弱一些,接受能力要慢一些,在课堂上节奏就要放慢一点,带领学生总结单词发音规律,教会学生记忆单词,而且反复跟读课文,还指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三年级二班因为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可以主要采用表演的方式来教。运用英语对学生来说难度大一些,但对这个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能够完成。整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角色意思,让他们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交流。除此之外,备课时还要尽量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围绕所学的新知识进行联系与拓展。认真思考每一课教材上的每一幅图、每一个单词、每一段对话、每一篇课文的含义,理解编者的意图,熟练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准确地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着重把握好教材内容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
二、创设情景
在英语课堂上,要结合实际,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积累成功体验。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方法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我们学习There be句型,可以找个盒子,里面放下铅笔、钢笔、尺子之类的东西,可以边操作边说:There are pens in the box. There is a pencil in the box. 或者画一幢房子,显示里面有什么,外面有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There is a desk in the room. There are three trees in the garden. There are many books on the desk. 等等。这样练,形象生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可以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理解并运用语言。不仅使学生情绪高涨,而且印象深刻,知识也掌握得扎实牢固。
三、活动设计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应该要有实际意义,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太容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此外,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表现空间。?孩子们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语言是一个人思维的表达,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鹦鹉学舌式的千篇一律。如:我在教《新标准英语》第五册第4模块第二单元Module 4 Unit2 This bag is hers.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听 、回答问题、读和写等方式逐副讲解课文以后。我即时安排了表演型的任务活动。活动如下:
T : Now, class .Let’s play a game. For example, look. I’ve got something from Lost-Found Room. Maybe something here is yours. If something is yours .What can you say to get it back? Look. What’s this?
S1: It’s a ruler.
T: Whose ruler is this? Guess!
S2 : I think it’s Xiaoli’s.
T: Xiaoli, is this your ruler?
S3 : Yes, thank you.
……在这里,我示范后,让学生小组展开练习,然后抽生上台表演。表演出色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了竞争意识,在活动中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了交际能力。这个活动设计,就是要让学生将获得的语言知识在模拟的语境中表演出来,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英语学习变得简单,有趣,易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让学生表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让一些学习尖子脱颖而出,这样不但让学生应用了所学的语言,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氛围中学习,在开展交际活动的同时,又能与其他学生开展信息互补的活动,从而培养协作精神。我们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运用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到“活”的语言知识。?
《英语课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英语学习,兴趣优先。学生评议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 《新课程标准》
[2]《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丛》(第一辑)2002.3
[3]《英语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小学英语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精辟的论述,说明了兴趣是我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原本难学难理解的英语学科变得简单,有趣,容易学,使学生学起英语来积极主动,充满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高兴,学得主动,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分析学情
首先,备课时要分析学生情况。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水平和基础有助于我们预测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的困难,对我们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比如:三年级一班和三年级二班, 虽然年级一样,所教的教材内容一样,但如果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就不能采用一个模子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具体学情灵活处理。如在教课文 This is my mother.这篇课文时, 三年级一班的学生的英语基础稍微薄弱一些,接受能力要慢一些,在课堂上节奏就要放慢一点,带领学生总结单词发音规律,教会学生记忆单词,而且反复跟读课文,还指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三年级二班因为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可以主要采用表演的方式来教。运用英语对学生来说难度大一些,但对这个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能够完成。整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角色意思,让他们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交流。除此之外,备课时还要尽量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围绕所学的新知识进行联系与拓展。认真思考每一课教材上的每一幅图、每一个单词、每一段对话、每一篇课文的含义,理解编者的意图,熟练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准确地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着重把握好教材内容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
二、创设情景
在英语课堂上,要结合实际,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积累成功体验。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方法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我们学习There be句型,可以找个盒子,里面放下铅笔、钢笔、尺子之类的东西,可以边操作边说:There are pens in the box. There is a pencil in the box. 或者画一幢房子,显示里面有什么,外面有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There is a desk in the room. There are three trees in the garden. There are many books on the desk. 等等。这样练,形象生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可以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理解并运用语言。不仅使学生情绪高涨,而且印象深刻,知识也掌握得扎实牢固。
三、活动设计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应该要有实际意义,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太容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此外,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表现空间。?孩子们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语言是一个人思维的表达,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鹦鹉学舌式的千篇一律。如:我在教《新标准英语》第五册第4模块第二单元Module 4 Unit2 This bag is hers.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听 、回答问题、读和写等方式逐副讲解课文以后。我即时安排了表演型的任务活动。活动如下:
T : Now, class .Let’s play a game. For example, look. I’ve got something from Lost-Found Room. Maybe something here is yours. If something is yours .What can you say to get it back? Look. What’s this?
S1: It’s a ruler.
T: Whose ruler is this? Guess!
S2 : I think it’s Xiaoli’s.
T: Xiaoli, is this your ruler?
S3 : Yes, thank you.
……在这里,我示范后,让学生小组展开练习,然后抽生上台表演。表演出色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了竞争意识,在活动中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了交际能力。这个活动设计,就是要让学生将获得的语言知识在模拟的语境中表演出来,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英语学习变得简单,有趣,易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让学生表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让一些学习尖子脱颖而出,这样不但让学生应用了所学的语言,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氛围中学习,在开展交际活动的同时,又能与其他学生开展信息互补的活动,从而培养协作精神。我们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运用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到“活”的语言知识。?
《英语课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英语学习,兴趣优先。学生评议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 《新课程标准》
[2]《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丛》(第一辑)2002.3
[3]《英语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