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边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者】 伍才华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山南小学)
【正文】摘 要: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山区语文;教学探讨;兴趣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人们常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如何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何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这又是一门艺术——激发学习情趣的艺术。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激趣艺术研究。
一、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习情趣的必要性
山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艺术是一门既普通又高深的艺术,它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课堂教学激趣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掌握知识的一种艺术。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主动学习的启动力。人们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时,就会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习的有效动力。激趣艺术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实际,灵活地运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学生有兴趣上语文课,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强调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苏联学者G.索洛维契克指出,学习中的恶性循环是:缺乏兴趣的动力,会使学生成绩差一些;往后兴趣更弱,成绩也就更差;兴趣再度减弱,结果很少用功;兴趣全无,成绩一团糟。然而,如果最初有学习兴趣,便会用功学习,取得一点成绩;再提高一点兴趣,更下一点功夫,于是成绩更好,兴趣越来越浓,对学习终于达到了着迷的程度。这些论述无一不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兴味盎然,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因而整堂课,我们的教学设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激趣艺术。
二、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习情趣的主要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灵活、创新地实施激趣艺术,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艺术之一,其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直观材料激发兴趣。直观,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直观材料是架起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性之间的桥梁,它有助于理解抽象的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当前语文课堂中,使用实物直观材料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差距较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实物、图画、活动、音乐、幻灯、录像等直观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表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法激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广泛,也较有效。
(二)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是借助语言进行的,教学语言属于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教师运用教学语言这种重要的工具来“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语言应是激发兴趣,开拓想象,充满启迪,生动形象的语言。小学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具备儿童特色,即运用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的规范化的语言,它是拨动儿童心弦,启迪孩子心智,吸引住孩子的专业化的语言。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形象,明快生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贴切、精炼、巧妙、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点拨、穿插,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路;要善用幽默、悬念等方式把语言表达得生动形象;常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使语言能有像俄罗斯谚语所说的“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魔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三)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即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综合。教学要实现目标,必须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长时间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很快就会分散注意,课堂纪律就会松散,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因而每堂课应根据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激趣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掌握知识,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山区语文;教学探讨;兴趣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人们常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如何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何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这又是一门艺术——激发学习情趣的艺术。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激趣艺术研究。
一、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习情趣的必要性
山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艺术是一门既普通又高深的艺术,它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课堂教学激趣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掌握知识的一种艺术。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主动学习的启动力。人们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时,就会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习的有效动力。激趣艺术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实际,灵活地运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学生有兴趣上语文课,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强调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苏联学者G.索洛维契克指出,学习中的恶性循环是:缺乏兴趣的动力,会使学生成绩差一些;往后兴趣更弱,成绩也就更差;兴趣再度减弱,结果很少用功;兴趣全无,成绩一团糟。然而,如果最初有学习兴趣,便会用功学习,取得一点成绩;再提高一点兴趣,更下一点功夫,于是成绩更好,兴趣越来越浓,对学习终于达到了着迷的程度。这些论述无一不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兴味盎然,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因而整堂课,我们的教学设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激趣艺术。
二、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习情趣的主要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灵活、创新地实施激趣艺术,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艺术之一,其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直观材料激发兴趣。直观,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直观材料是架起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性之间的桥梁,它有助于理解抽象的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当前语文课堂中,使用实物直观材料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差距较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实物、图画、活动、音乐、幻灯、录像等直观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表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法激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广泛,也较有效。
(二)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是借助语言进行的,教学语言属于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教师运用教学语言这种重要的工具来“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语言应是激发兴趣,开拓想象,充满启迪,生动形象的语言。小学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具备儿童特色,即运用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的规范化的语言,它是拨动儿童心弦,启迪孩子心智,吸引住孩子的专业化的语言。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形象,明快生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贴切、精炼、巧妙、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点拨、穿插,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路;要善用幽默、悬念等方式把语言表达得生动形象;常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使语言能有像俄罗斯谚语所说的“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魔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三)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即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综合。教学要实现目标,必须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长时间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很快就会分散注意,课堂纪律就会松散,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因而每堂课应根据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激趣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掌握知识,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