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

【作者】 王海燕

【机构】 (四川省富顺县怀德中学校)


【正文】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分析课文,而不是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并且,教师需要把个性化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融合,创新新型教学模式。下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两种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而个性化阅读教学和探究式阅读教学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实现这一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对这两种阅读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1.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阅读属于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需要凸显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转变成为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探究活动,进而使学生可以在个性阅读中发展自身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1.1对学生独特思维进行尊重
  在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属于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属于自身的思维方式与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身的观念,并且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不要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立即反驳,而是需要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阅读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和研究,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意识的发展[1]。
  例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一段话,对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进行描述,并对作者的写作技巧与手法进行借鉴,进而使学生对后续的语文学习做铺垫。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并且,还可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壮观景象,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可以形成个性化的人格。
  1.2为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化的阅读氛围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阅读与理解课文[2]。在良好的个性化教学环境中,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会具有浓厚的兴趣,不会在认为语文阅读课是无趣枯燥的,而是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学习,进而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进而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象进行描写的句子进行感受。通过反复的阅读以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结合每个济南冬天的景象,利用自身的话语,来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评价各自的小段文字,挑选出最优秀的小段文字。在该过程中,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课文时的快乐进行感受。
  2.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阅读教材作为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自主独立的进行阅读。并且在教师的指引喜爱,使学生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质疑,进行小组之间讨论或者是个人之间的讨论,进而使所学知识付诸于阅读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
  2.1接受和鼓励学生的质疑
  每个人都属于一个独立的个体,针对一件事情会存在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并且,语文内容较为丰富,且博大精深,在阅读教学中,每个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对课文进行质疑,并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耐心倾听,进而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3]。教师可以与学生从同一角度出发,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课文相关的话题,进而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并且,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发挥出学习积极主动性与阅读创造性,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认可和尊重。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并且需要接受学生的质疑,以便于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与思维方式的不同点,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探究精神。
  2.2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这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4]。而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发表自身的观点,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而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进行阅读学习。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安排给小组相应的阅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任务,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学习任务进行确定: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找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在任务的驱使下,每个小组的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过程中。在小组讨论过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排除一个代表,把小组研究成果呈现给其他学生。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补充,进而使学生可以扎实掌握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阅读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两种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运用两种阅读教学模式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把两种教学模式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中,进而有效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对知识点进行探究,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目的,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利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12+114.
  [2]邱月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69.
  [3]梁雪琼.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2):116-117.
  [4]李忠胜.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2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