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读课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 谭永翠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何岗小学)


【正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那么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什么是浏览?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心中有数。由于我们这里要谈的是略读,所以,我想首先要思考并解决好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是略读?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采用什么样的程序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做哪些训练?
  一、什么是略读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他的《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明确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李德成在他主编的《阅读辞典》中对略读如此解释道:“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从以上捕捉到的相关信息,对于略读,我们可以做如此诠释: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
  叶圣陶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读书。”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很多场合需要“读”得粗一点,快一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略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略读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教师自选材料阅读;儿童课外阅读;精读课文中也有略读的因素。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基于教科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
  在不少的时候,由于我们的教师觉得课文文质兼美,什么都舍不得放弃,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由于我们太熟悉精读教学模式,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由于过于注重人文内涵的开掘,容易忽略阅读能力培养这个主要目标。
  为了避免以上“悲剧”式的情况发生,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牢记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关键词: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应用,以点带面,迁移运用;自主,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二、可以做什么,不做什么
  要搞清楚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首先需要弄明白略读课文教学三个的基本任务,即:1、了解“写了什么”;2、说说“有什么感受”;3、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1、了解“写了什么”,即把握略读课文的大意。
  把握大意涉及理解能力、思维(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
  把握大意可以从填空开始,抓住要点,逐步从讲得比较具体到比较简练。
  2、说说“有什么感受”——交流感受。
  教师在训练中要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主要倾向,让学生多角度地谈感受。
  3、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重点赏读。
  教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可以赏读内容,也可以赏读表达方法,具体需要根据学情而定。
  研究了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该做的,那么,哪些可以不做呢?我个人以为以下三点可以参考:
  1、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
  2、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3、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
  三、可以采用什么样的程序引导学生学习
  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一般可以采用“三读”的方式加以引导学习,即“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我们的教师可以巧妙地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明确略读的重点。譬如:
  常规模式一:《给予是快乐的》:1、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文中的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常规模式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2、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3、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略读课文教学有一定的模式,但我们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模式化。可以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做到“常中有变”,尽力让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富有情趣。
  四、可以做哪些训练
  关于略读课文可以做哪些训练问题,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么说的原因是句据具体的学情而言,可以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自己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也可以选择、判断、填空和回答问题,都是可用的题型;譬如:《假如没有灰尘》(节选)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他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漂浮。
  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这两个自然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A.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B.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C.举例子、引用、比较    D.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还可以扩展阅读,提升能力,即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类似文章,提取主要信息。台湾的“群文阅读”,也是一种可以采用的做法。譬如《刷子李》群文阅读:《张大力》;《泥人张》;《苏七块》;《大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