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小学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作者】 田一媛
【机构】 (新疆阿克苏市第七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美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意义不仅是只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绘画,以及学会简单的美术绘画技巧。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中要求美术教师要着重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思维反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以后的数学几何思维和多维空间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开始,再逐渐地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知与鉴赏。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措施
美术课程并不像语数英等主科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们重视,甚至有些家长、教师对美术课程有很大的错误理解,因此,也把自己的偏见带给了孩子与学生,使得学生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美术课程在课程节数的安排上明显少于其他主科课程,也造成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限制,不能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备课。本篇文章针对小学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和相关措施进行了粗略的探究,希望对美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有所帮助。
1、小学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1.1丰富小学的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科最主要的就是语文和数学,英语学科也是三年级开始学习。所以,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了解不了新的信息和事物。而美术课程的开设能够将枯燥单一的学习生涯变得有意思,同时美术课程充满了乐趣、新鲜的事物,教学方式也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般死板,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美术教学可以使得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绘画技能之外,还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语言、交流方式等等,以及色彩的填充、图画的分类等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好处。美术教学既顺应了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1.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的基础
美术课程的教师方式是多变的,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放下心理压力和负担以积极、好奇心、主动的心态去探索美术的魅力。在美术课堂上尽管是教师主导着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和教学内容,但是学生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课堂,学生主动地与老师互动交流,愿意去参加课堂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意识,不知不觉中也能够锻炼他们的注意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主科学科的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记,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而美术课程不需要学生记太多的知识点,只需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有兴趣地了解、学习,在美术课堂上得到的注意力锻炼能够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1.3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表达情感
美术在视觉感受上能够让人觉得舒心和放松,在每一个作品上都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宣泄情感。学生能够用美的方式去表达内心世界的变化,从心灵上感受到美的力量,继而对美术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来告诉别人你的情绪,这样的方式能够推动学生明白少儿情感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在对美术绘画和鉴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受到了几何图形的临摹,色彩的识别与使用,美术作品的鉴赏与分析等知识,对大脑的多维空间的发散、想象都有了基础的了解,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关措施
2.1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有相当的美术水平,其次在教学能力上也不能含糊。有些美术教师只是挂有名次,实际上在美术专业技能上并不符合要求,在课堂实际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基本问题却答不上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自身就要不断地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技能,对美学艺术也要有独特的见解和热爱。小学美术教学讲究对学生的美术基本绘画技能的培养,其次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本身要经常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以及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把美术世界的美好和意义正确、直观地传播给学生。美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展开美术教育。
第一,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教学内容。并不是每个学生对美术的学习都是有天赋的,即使是有天赋也需要后天的不断努力继续学习。每个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想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和教学模式的方式上也要灵活设计。比如说:教学地点的安排。教师不需要每次都把教学地点固定到教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场景。有些学生容易被固定的场景限制思维,而真实的自然世界的观察更有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索,很多对美术的灵感也是来源于生活和自然之美。
第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情景教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也是有限的,许多不能够用言语表达的美术知识必须借助多媒体设备,而多媒体设备的最有效的作用就是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把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展示出来的艺术作品,采取图片、视频展示出作品的各个特点和角度。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促进了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第三,从以生活化的方式教学。美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教师要把美术的定位降低,从生活的角度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利用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辨识能力来教学。这样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也能从生活的角度去创造美术作品。
3、结束语
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促进了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丰富了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得以丰富和提高。美术教学对教师的美术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从学生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实际所需所考虑。
参考文献:
[1]文雯.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J].2013(06):52-55.
[2]姚莉志.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2015(03):34.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措施
美术课程并不像语数英等主科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们重视,甚至有些家长、教师对美术课程有很大的错误理解,因此,也把自己的偏见带给了孩子与学生,使得学生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美术课程在课程节数的安排上明显少于其他主科课程,也造成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限制,不能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备课。本篇文章针对小学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和相关措施进行了粗略的探究,希望对美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有所帮助。
1、小学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1.1丰富小学的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科最主要的就是语文和数学,英语学科也是三年级开始学习。所以,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了解不了新的信息和事物。而美术课程的开设能够将枯燥单一的学习生涯变得有意思,同时美术课程充满了乐趣、新鲜的事物,教学方式也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般死板,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美术教学可以使得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绘画技能之外,还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语言、交流方式等等,以及色彩的填充、图画的分类等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好处。美术教学既顺应了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1.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的基础
美术课程的教师方式是多变的,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放下心理压力和负担以积极、好奇心、主动的心态去探索美术的魅力。在美术课堂上尽管是教师主导着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和教学内容,但是学生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课堂,学生主动地与老师互动交流,愿意去参加课堂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意识,不知不觉中也能够锻炼他们的注意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主科学科的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记,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而美术课程不需要学生记太多的知识点,只需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有兴趣地了解、学习,在美术课堂上得到的注意力锻炼能够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1.3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表达情感
美术在视觉感受上能够让人觉得舒心和放松,在每一个作品上都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宣泄情感。学生能够用美的方式去表达内心世界的变化,从心灵上感受到美的力量,继而对美术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来告诉别人你的情绪,这样的方式能够推动学生明白少儿情感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在对美术绘画和鉴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受到了几何图形的临摹,色彩的识别与使用,美术作品的鉴赏与分析等知识,对大脑的多维空间的发散、想象都有了基础的了解,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关措施
2.1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有相当的美术水平,其次在教学能力上也不能含糊。有些美术教师只是挂有名次,实际上在美术专业技能上并不符合要求,在课堂实际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基本问题却答不上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自身就要不断地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技能,对美学艺术也要有独特的见解和热爱。小学美术教学讲究对学生的美术基本绘画技能的培养,其次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本身要经常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以及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把美术世界的美好和意义正确、直观地传播给学生。美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展开美术教育。
第一,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教学内容。并不是每个学生对美术的学习都是有天赋的,即使是有天赋也需要后天的不断努力继续学习。每个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想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和教学模式的方式上也要灵活设计。比如说:教学地点的安排。教师不需要每次都把教学地点固定到教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场景。有些学生容易被固定的场景限制思维,而真实的自然世界的观察更有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索,很多对美术的灵感也是来源于生活和自然之美。
第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情景教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也是有限的,许多不能够用言语表达的美术知识必须借助多媒体设备,而多媒体设备的最有效的作用就是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把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展示出来的艺术作品,采取图片、视频展示出作品的各个特点和角度。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促进了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第三,从以生活化的方式教学。美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教师要把美术的定位降低,从生活的角度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利用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辨识能力来教学。这样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也能从生活的角度去创造美术作品。
3、结束语
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促进了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丰富了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得以丰富和提高。美术教学对教师的美术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从学生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实际所需所考虑。
参考文献:
[1]文雯.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J].2013(06):52-55.
[2]姚莉志.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2015(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