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作者】 宋鹏娜

【机构】 (新疆轮台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四分之一左右的篇目,是初中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初中生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认识与了解古代社会,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对他们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文言文对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精神涵养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也能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要对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以及技巧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
  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本身承载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做好相关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记忆积累的过程和考察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工具书和文章注释理解诗文大意。但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题,教师畏惧,学生痛苦。可是对于现在的初中生而言文言文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在教学中也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文言文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多种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并且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整体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其基础比较薄弱,而且文言文于普通文章相比更加难以理解,以至于有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做好文言文的教学工作,那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作为教师应该适当的做出一定的举措,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想要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独自教学,从而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不科学 
  文言文中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然而,受应试教育和当前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缺乏清楚的认识,认为文言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必须要重视文言文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经常侧重于语句翻译、语法用法等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文言文的价值和效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有效教学初中文言文的策略
  1.以激发兴趣为起点
  教学效率的提高应以兴趣的激发为前提,真正从兴趣出发展开教学是保证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前提,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言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依旧是不小的挑战,学生很难准确理解这部分内容,因此极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因此需要教师及时的加以引导和指点。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而言,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将学生带入文言文描绘的情境之中,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再者,依照“古今对照”的原则借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解文言文也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作为语文教师,要在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之间对学生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让学生成为文言文的教学主体 
  在以往文言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相对被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身也缺乏一个主动对资料进行查阅和讨论的机会,整体教学活动十分被动,学生本身也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从当前新时期教学需求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关注对学生自身主体地位的全面体现,让学生本身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打破以往传统的理念和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课文中的细节,进而提升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并且从细节层面上把握整个文言文的内容,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效果的保证来说是可以兼顾的。 
  3.适当进行学习引导 
  在学生已经能够熟读课文之后,教师要适当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及课文中的重要知识进行点拨。首先,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自读提示和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并将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和句记录下来,促进其进一步学习理解疑难问题的兴趣。其次是要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是小组讨论以及请教老师的方式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最后是通过师生互荐或是生生互荐的方式,将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推荐给其他同学。在此环节中,教师不宜对语法特点进行过多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能够结合语境掌握其在文中应该怎样理解即可。
  4.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任何文章的学习,提前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朗读,并且在朗读过程中仔细感受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且同时有效培养朗读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个示范,并且正确的指引学生进行朗读,使同学能够明白文中字词的深层含义。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言文朗诵和舞台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能够明白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有一定的诀窍的,像是在朗读的过程中,不能一个调的往下念,要注重语速、语句停顿、语感等一系列的规律,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古汉语文化知识的领悟,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更新、更好、更好灵性,从而大幅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实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