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吕 艳

【机构】 (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镇第一小学校)


【正文】摘 要:音乐学科是以优化学生艺术修养,完善小学生情感发育,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艺术学科,需要倾注小学生的真实情感,才能保证音乐教育真正滋润小学生的心灵与精神,净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所以,情感与音乐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及时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教育;落实策略
  小学音乐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还可以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艺术修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然而,我国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小学阶段的教学评价相对单一、过于严苛,音乐教学评价也受到影响。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与改变,需要对教学体制的观念有所改变,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各个学科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性评价。为有效完成课时教学任务,教师通常会以单向的理论灌输组织音乐教学,反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音乐感受。这种只重技巧、缺乏情感的音乐教学活动让音乐课堂变得十分乏味、单调与无趣,也让小学生逐渐失去了学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在新课改下,教育部提出了关注学生情感发育与学习感受的教学改革建议,认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主动落实情感教育,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变化。另外,从长远角度看,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让小学生跳出“应试”框架,回归音乐教育本真,突显音乐课程的育人功效。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1.创设音乐情境,唤起学生共鸣
  情境是指带有某种情感的环境,而音乐情境则是指小学音乐教师为了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所创设的音乐教学环境,目的在于利用学生的情感记忆更好地突出音乐教学主题,促使小学生及时进入音乐欣赏状态。创设音乐情境可以说是落实情感教育的基本步骤,小学音乐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兴趣与音乐教学内容,缺乏任何一个因素的音乐情境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可适当借助生活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音乐情境的真实性与生动性。如在《萤火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前整理了关于萤火虫的照片,希望小学生可以在照片的引导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由于学生从未见过萤火虫,也不了解萤火虫的生活习性,难以理解《萤火虫》这首歌曲所表露出的美好感情。对此,借助萤火虫照片为学生展示夜晚萤火虫发光的美好场景,还通过一些短暂的动态视频展示了萤火虫自由自在飞舞的美好场面,向学生介绍了萤火虫自然发光的生理特征,激发出小学生对萤火虫的喜爱、怜惜之情。然后,再引导小学生学习《萤火虫》这首歌曲,便可很好地让学生们产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情感。
  2.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学生情感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但是他们的情感却十分充沛,甚至因为生活经验不足更容易被感染。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欣赏音乐作品,鼓励小学生多说、多听、多唱、多演、多奏,让小学生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产生更加丰富的音乐情感,与音乐作品融为一体,促使小学生全面欣赏音乐作品。当然,小学生的性格、经历等都会影响音乐欣赏感受,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允许学生合作交流,借助生生互动、师生合作,完善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如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一课教学中,可让学生们自主分享个人喜欢的动画形象,自主演唱相关动画片的主题曲。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喜欢看动画片,所以这个音乐欣赏活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积极地分享了自己的喜好。比如,有的小学生演唱了《西游记》中的主题曲表达了自己对孙悟空这一英雄人物的喜爱,也有的小学生演唱了《小猪佩奇》的主题曲,获得了全班同學的共鸣,还有的小学生分享了《小飞侠》的主题曲,等等。在音乐课上,让小学生们自主分析了各个动画人物的形象,结合主题曲丰富了小学生的音乐认知。
  3.鼓励学生创作,保护积极心理
  音乐创作看似十分困难,但是只要小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创作规律,便可随机根据自己的现实需求展开音乐创作。大多数音乐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所以展开音乐创作活动,鼓励小学生借助音乐作品自主表达,便可进一步落实情感教育需求。另外,成功的音乐创作也会让小学生受到鼓舞与肯定,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小学生在创作中产生成就感,全面完善小学音乐情感教育质量。?如在《森林的故事》一课教学中,可就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对森林的了解,创编以“森林的故事”为主题的情景剧,鼓励小学生自主展示创作才华。比如,有的小学生利用一些童话故事创作了狐狸、老虎、乌龟、兔子等动物之间的故事,也有的小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森林的故事”结合起来展开了全新的创作。不管怎样,小学生都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理念,获得了参与音乐创作的乐趣,也由此树立了学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音乐,切实完成了情感教育所追求的保护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目标。
  4.采用激励性评价,实现自我认知
  新课改目标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亦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因成长环境不一样,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喜好以及不同的优势,未来的发展也有所不同。就音乐造诣而言,即使同在一个音乐领域,个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有的擅长乐器、有的擅长声乐。即便在乐器和声乐中仍有很多细分,弹奏乐器、演奏乐器、美声、流行音乐等等。学生的这些音乐优势和音乐特点,在接触音乐学习时未必都能够及时发现。教师的教学评价好似一块吸铁石,将学生的音乐潜质吸引出来,并能进行相应的激发和鼓励,让学生音乐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与明确。在小学音乐教师采用评价体系过程时,第一步要发现学生的优势以及学生对自身优势的认知,以便及时了解到学生对自身优势所处领域的理解程度;第二步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所表现出的音乐优势给予正确的建议,帮助学生促进和实现自我认知。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本身的优势是在声乐的民族歌曲,却对流行音乐唱法十分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可以让学生知悉自己的音乐优势,鼓励学生用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唱法对民族歌曲进行演绎。
  总之,情感教育与小学音乐教学紧密相关。小学音乐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全面实施情感教育,促使小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下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新课改下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22):86-87.
  [2]张元元.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结合情感教育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