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
【作者】 陈 霞
【机构】 (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正文】摘 要: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中职学校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是较为单一、刻板的,一些教学方法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没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需要了。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发展;声乐教学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伴随着课改的春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学科教学的核心。这种举措一改过去课堂等于讲授,等于接受的框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的参差不齐、地域的差别明显、学生音乐知识结构单一等先决条件下,革新课堂教学、增强课堂高效,有效地拓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大力提倡并实施有效教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声乐教学内容
1.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与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掌握正确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是练习好发声和歌唱的重要课题之一。歌唱时,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双脚稍分开,重心站稳;头眼平视,双肩略向后,小腹微收;脸部自然,根据歌曲内容而做出相应的表情;演唱时,要处于精神振奋状态。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使演唱者的形象、音质、音量、音色受到影响等,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才能更好地歌唱。
2.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呢?声乐家管林曾定义:“所谓科学,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一种唱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适应一定的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是能适应一定演员的声音条件。如果这两方面都得到满足,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科学的。”
3.加强歌唱中“字与声”的结合?。声乐是一门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艺术的咬字,吐字,归韵,收声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深刻、细致、形象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然而,中国名族声乐的传统建立在“以言为本”的基础上,字正腔圆为其重要的审美原则。字的发音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的声音走向。只有“字与声”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才能使歌声富于艺术感染力,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形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字与声”的协调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4.强调歌唱的处理和表现——“声情并茂”。“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演唱作为音乐的表演门类之一,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好的演唱者通过塑造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感受着歌者饱满的激情。或喜悦欢愉,或悲伤愁苦,或平静深沉,或跳跃激昂。它给人的教导与启迪也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的。重中之重,莫过于一个“情”宇,对歌曲情感的真实感受让演唱者充满激情,演唱时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着观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反过来又影响着表演者,从而达到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然而,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作为声乐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和正确的训练,逐步提高中职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中职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1)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3)要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进行作品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在我们接过一份从未见过的乐谱时,就意味着开始了。通过反复朗读歌词,弄清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中职生还处于入门时期,他们对自己往往不是很了解,在这方面,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教学,然后根据这类的声乐歌曲,要求学生还没有进入演唱前要朗读歌词,分析主题和歌曲结构,从而发挥自己潜能的演唱。教育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这种激励教育就是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是他们从心理上获得成功的满足。教师要深入学生,仔细发现、用心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的同学乐感好、有的则是声音条件好、还有的是学习用心、积极性高等,教师都要及时在课上给予表扬,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给予不同的言语激励。张扬了他们的个性,挖掘了学习的潜能,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四、声乐教学必须要和艺术实践相结合
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和升华学生的思想。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和世界观。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时代进步,和着时代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兴盛和腾飞,来自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新课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无论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还是从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角度出发,研究声乐课有效教学策略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X]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3]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发展;声乐教学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伴随着课改的春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学科教学的核心。这种举措一改过去课堂等于讲授,等于接受的框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的参差不齐、地域的差别明显、学生音乐知识结构单一等先决条件下,革新课堂教学、增强课堂高效,有效地拓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大力提倡并实施有效教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声乐教学内容
1.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与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掌握正确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是练习好发声和歌唱的重要课题之一。歌唱时,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双脚稍分开,重心站稳;头眼平视,双肩略向后,小腹微收;脸部自然,根据歌曲内容而做出相应的表情;演唱时,要处于精神振奋状态。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使演唱者的形象、音质、音量、音色受到影响等,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才能更好地歌唱。
2.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呢?声乐家管林曾定义:“所谓科学,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一种唱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适应一定的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是能适应一定演员的声音条件。如果这两方面都得到满足,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科学的。”
3.加强歌唱中“字与声”的结合?。声乐是一门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艺术的咬字,吐字,归韵,收声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深刻、细致、形象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然而,中国名族声乐的传统建立在“以言为本”的基础上,字正腔圆为其重要的审美原则。字的发音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的声音走向。只有“字与声”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才能使歌声富于艺术感染力,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形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字与声”的协调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4.强调歌唱的处理和表现——“声情并茂”。“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演唱作为音乐的表演门类之一,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好的演唱者通过塑造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感受着歌者饱满的激情。或喜悦欢愉,或悲伤愁苦,或平静深沉,或跳跃激昂。它给人的教导与启迪也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的。重中之重,莫过于一个“情”宇,对歌曲情感的真实感受让演唱者充满激情,演唱时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着观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反过来又影响着表演者,从而达到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然而,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作为声乐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和正确的训练,逐步提高中职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中职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1)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3)要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进行作品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在我们接过一份从未见过的乐谱时,就意味着开始了。通过反复朗读歌词,弄清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中职生还处于入门时期,他们对自己往往不是很了解,在这方面,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教学,然后根据这类的声乐歌曲,要求学生还没有进入演唱前要朗读歌词,分析主题和歌曲结构,从而发挥自己潜能的演唱。教育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这种激励教育就是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是他们从心理上获得成功的满足。教师要深入学生,仔细发现、用心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的同学乐感好、有的则是声音条件好、还有的是学习用心、积极性高等,教师都要及时在课上给予表扬,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给予不同的言语激励。张扬了他们的个性,挖掘了学习的潜能,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四、声乐教学必须要和艺术实践相结合
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和升华学生的思想。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和世界观。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时代进步,和着时代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兴盛和腾飞,来自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新课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无论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还是从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角度出发,研究声乐课有效教学策略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X]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3]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