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写作练习中的细节描写

【作者】 赵 兰

【机构】 (新疆伊犁州巩留县第二中学)


【正文】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在这里,要谈-谈日常作文教学中常见的细节描写。
  第一类为人物细节描写。它包括对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腻而具体的描写。大凡名家都是细节描写的高手,一些名篇正是因为细节刻画的成功而使读者过目不忘。如《孔乙己》-文中写道:“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类为景物细节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的细节描写。如,“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又如,在《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锯木厂后边草地上,鲁普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一句话暗示了社会环境,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课”这个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三类为生活细节描写,它包括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一台台收割机隆隆地在田间工作,金色稻田中吵闹了起来,在欢声笑语中一袋袋鼓鼓的稻谷在农民肩上跟着他们回了家。我曾有心提过一袋稻谷,却发现只运了十米就累得不行,那么,奶奶是怎样一袋袋弄回去的啊!”作者很好地捕捉了生活中所发现的细节,通过房间那一盏亮着的灯和那一袋稻谷的细节,成功的塑造了奶奶起早摸黑、吃苦耐劳,为家庭默默奉献的感人形象。
  细节描写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细致观察,积累真实细节,多去感悟。细节来源于生活,细节描写是真实地再现生活,这个“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是会有的事实,切不可马马虎虎,或添枝加叶。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生活细节。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其次要追求典型,抓住事物特征。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贾宝玉的“痴情叛逆”,王熙凤的“八面玲珑”等都是细节描写的范例。细节典型,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写文章时一定要精选细节,用心抓住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抓住本质特征,用极简练的文字,描绘出具体形象来。
  最后是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如《藤野先生》中的一段话:“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丑陋、腐朽糜烂的精神状态,也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好的细节描写,就犹如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说到底作文还是在于用心观察生活和体会生活,才能捕捉细节,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形象。只有将细节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会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