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作者】 闫慧敏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十一中学)
【正文】 摘 要: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评价明确指出:“课程主人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力求突破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解释,并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用于改进和指导以后的教学或学……。体育课堂教学不断转型,支撑和保障新课程理念在体育学中得到具体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下面我就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谈点个人想法,与同行共勉。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界定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评价明确指出:“课程主人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力求突破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把学习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指明了评价方向和范围,它大大推动了体育教改的步伐,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更体现教学本性的精神实质来。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必须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评价的视野,不但要注意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更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指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及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后作出的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在教学中老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广大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课堂教学中综合评价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个体、群体完成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
1、体育教学设计评价。
体育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体育新课程技术课教学设计建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选择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主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评价要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重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内容,同时,是否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内容,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否考虑了学生相应水平阶段的身心特征,及所选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并达到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否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同时,新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教学内容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目标确立为:一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二是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给每位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体能。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评价。
情感,是沟通思想的桥梁。爱,是启发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钥匙。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教师的爱。爱之深切,才能唤起学生奋斗向上的勇气。爱是具体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予以引导;学习方法欠缺,予以指导;生活有困难,予以资助;学习进步,予以鼓励;身体不适,予以关怀……当然,爱学生,决不是对学生的放纵,要做到宽严适度,爱严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分数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敏感核心,也是当前我们体育教学评价体制的“软肋”。以分数作为量化的评价标准未必不好,但问题关键在于:以体能和运动技能为内容的测试和打分反映了哪些素质?众所周知,先天素质和遗传因素对运动能力影响很大。有的学生稍下功夫或者不用练就能得到高分,而有的学生即使再努力也达不到及格。新标准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注重情感态度的评价是必需的。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意角度看,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2)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的投入;(3)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4)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除此以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情意目标。
(5)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更加重视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评价。
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到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以往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其结果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需作出什么努力,就可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另一部分体育差生,却无论作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然而,一个班好几十名学生,要教师一一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而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1)全面体现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是借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的,我们推崇由课程构成要素决定的融知识、技能、能力和观念态度为一体的完整的发展性教育。(2)注重生存与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我们必须由以往那种目标的精确制导与结果的追求转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体育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开放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必须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中,体育教学目标及为之服务的体育教学内容应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体现动态的开放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的重心要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在课堂中只要体育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愿我们的评价改革从单纯的理论研究状态转到鲜活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吴健;新课程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07期
[2]汪映川;新课标下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J];硅谷;2015年13期
[3]王崇;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探讨[J];魅力中国;2014年17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解释,并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用于改进和指导以后的教学或学……。体育课堂教学不断转型,支撑和保障新课程理念在体育学中得到具体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下面我就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谈点个人想法,与同行共勉。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界定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评价明确指出:“课程主人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力求突破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把学习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指明了评价方向和范围,它大大推动了体育教改的步伐,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更体现教学本性的精神实质来。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必须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评价的视野,不但要注意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更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指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及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后作出的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在教学中老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广大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课堂教学中综合评价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个体、群体完成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
1、体育教学设计评价。
体育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体育新课程技术课教学设计建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选择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主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评价要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重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内容,同时,是否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内容,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否考虑了学生相应水平阶段的身心特征,及所选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并达到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否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同时,新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教学内容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目标确立为:一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二是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给每位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体能。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评价。
情感,是沟通思想的桥梁。爱,是启发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钥匙。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教师的爱。爱之深切,才能唤起学生奋斗向上的勇气。爱是具体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予以引导;学习方法欠缺,予以指导;生活有困难,予以资助;学习进步,予以鼓励;身体不适,予以关怀……当然,爱学生,决不是对学生的放纵,要做到宽严适度,爱严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分数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敏感核心,也是当前我们体育教学评价体制的“软肋”。以分数作为量化的评价标准未必不好,但问题关键在于:以体能和运动技能为内容的测试和打分反映了哪些素质?众所周知,先天素质和遗传因素对运动能力影响很大。有的学生稍下功夫或者不用练就能得到高分,而有的学生即使再努力也达不到及格。新标准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注重情感态度的评价是必需的。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意角度看,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2)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的投入;(3)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4)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除此以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情意目标。
(5)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更加重视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评价。
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到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以往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其结果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需作出什么努力,就可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另一部分体育差生,却无论作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然而,一个班好几十名学生,要教师一一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而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1)全面体现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是借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的,我们推崇由课程构成要素决定的融知识、技能、能力和观念态度为一体的完整的发展性教育。(2)注重生存与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我们必须由以往那种目标的精确制导与结果的追求转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体育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开放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必须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中,体育教学目标及为之服务的体育教学内容应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体现动态的开放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的重心要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在课堂中只要体育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愿我们的评价改革从单纯的理论研究状态转到鲜活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吴健;新课程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07期
[2]汪映川;新课标下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J];硅谷;2015年13期
[3]王崇;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探讨[J];魅力中国;201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