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菊华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应用题教学是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效途径。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思维
  在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形成比较明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在操作中理解新知识。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动手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新知识。如在整数乘法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乘数、被乘数的理解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例如应用题:“同学们做花,每个同学做3朵,5个同学做多少朵?”在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同学做3朵”的含义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题中的两个条件摆学具,摆好后让他们按下列要求说一说:①你摆了几个几相加?②相同加数是几?③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④这道题就是求几个几?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和判断这类应用题中的乘数和被乘数。
  2、在操作中明确关系。实践是思维的直接源泉,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要让学生遵循“实践—思维一明理—解题”这一过程。因此,教材的编排过程也是按从实物图、示意图到线段图编排,目的是为师生实践活动提供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如:“9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还剩几个?”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教师可用实物,让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把每2个苹果分给一个小朋友,剩下一个在自己手里,接着提问:“这位同学刚才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还剩几个?应该怎样算?”这样学生直观地知道这道题是求“9里面有几个2”,要用除法计算的道理,同时又形象地看到剩下的1是余数,理解了余数的意义,发展了形象思维。
  二、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生画线段图,是因为线段图不仅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且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有步骤、有目的地教学生学会画线段图。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来表示,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凡是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可以用单线分段的形式;凡是表示同类量相比关系的,可以用双线并列比较的形式。
  指导学生画图时,教师要把画图的要求和方法、注意事项向学生说清楚。如表示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线段图,一般先画整体;表示同类量比较关系的线段图,一般先画表示一份(倍)的。指导学生画图可分为五步:①教师画,学生看。教师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同时,把线段图画出来。②师生起画。让学生随教师一起画,掌握画图的基本方法。③学生独立画。④看图编题。⑤看题想图。看了题理解题意后,在头脑中想象出该题数量关系的线段图。这样,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用线段画图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准确、清断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思维能力。
  三、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
  发散性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其思维活动方式是分散的、辐射的、扩散的。在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应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注重一题多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如只出示例题条件:修条长45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3天,还剩全长的”,让学生提出所求问题,来创设质疑情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一个个问题更提了出来:1已经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②8天修了多少千米?③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4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公路还要修多少天?⑤修完这条公路,一共要多少天?问题有简单的,有复杂的,让全班同学都能开动脑筋的所提出问题,主动参与探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注重一题多解。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求解题途径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修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需多少天:”学生的计算的结果是12天,但解题思路不同。
  解法:①(150-150x20%)÷(150x 20% ÷3)= 12(天)
  ②150÷(150x20%÷3)-3= 12(天)
  ③150×(1- 20%)÷(150 ×20%÷3)= 12(天)
  ④3÷20% -3= 12(天)
  ⑤1÷(20% ÷3)-3=12(天)
  ⑥3x[(1- 20%)÷20%]二12(天)
  在以上的解法中,后三种解法列式式简捷,思路新颖,显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经常引导一题多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教师应重视从低年级的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加以培养,循序渐进,并在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