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教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王文静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第二幼儿园)
【正文】摘 要:幼儿教育要从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出发,用游戏的方法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给幼儿带来游戏的快乐的同时促进他们知识技能的学习。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有机结合
幼儿好动、注意力差、自控力弱、情绪化严重等,若不正确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动参与意识,从而获得成就感、愉悦感。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精心设计游戏,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课程游戏化不仅仅是带领幼儿做游戏那么简单,教师需要考虑教育目标、幼儿的能力、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保证游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游戏活动本身保持动态的发展,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互动,在不断的感知与理解中形成对于事物的认识。
其次,要控制好游戏的难度,游戏难度较低,会使幼儿丧失游戏积极性,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游戏,而游戏难度太高,则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因为无法顺畅地进行游戏而终止游戏,所以游戏挑战的难度要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不断的尝试和挑战中完成游戏并且获得自我满足感与成就感。在一些主题游戏中,教师可以将游戏的难度,调动幼儿继续游戏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把控客观条件,让幼儿更好地接受游戏化教学,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游戏活动必须有充分的外在条件的保障,包括游戏时间、游戏场地及游戏材料。在游戏时间上需要保证充足连续,否则会使幼儿在被打断时兴趣索然,再继续的话也难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将一日活动中较零散的时间整合到游戏时间中,通过调整生活时间将游戏时间与生活规律同时最优化。
二、及时总结反思,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幼教游戏化强调活动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那么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包括对幼儿活动情况的分析,以及自身对于幼儿活动的支持与反馈,总结教学的“得”与“失”。同时要吸纳不同风格,不同方法,集中集体智慧。
因此,幼儿教师要互相交流借鉴,促进共同进步。用一定的教学研究方法支持自己的教育活动,要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记录、反思、总结,在不断的尝试中选择、淘汰、优化,以形成更优的教学模式。
三、多与家长沟通,三教结合促进进步
当下还有一些家长对于游戏化教学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游戏就是“玩物丧志”,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学习知识,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会给课程游戏化带来一定的困扰,从而影响园中师生关系的和谐。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孩子入园时,就要向家长们说明游戏教学的教育理念,用实际的案例做说明,让家长了解游戏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时时与他们沟通,一方面加深家长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理解,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地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游戏,做到娱乐发展两不误,更正他们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对孩子的正确影响,另一方面使家长理解教师的做法,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总之,将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是幼儿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幼教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快乐学习、热爱学习、终生学习的天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有机结合
幼儿好动、注意力差、自控力弱、情绪化严重等,若不正确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动参与意识,从而获得成就感、愉悦感。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精心设计游戏,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课程游戏化不仅仅是带领幼儿做游戏那么简单,教师需要考虑教育目标、幼儿的能力、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保证游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游戏活动本身保持动态的发展,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互动,在不断的感知与理解中形成对于事物的认识。
其次,要控制好游戏的难度,游戏难度较低,会使幼儿丧失游戏积极性,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游戏,而游戏难度太高,则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因为无法顺畅地进行游戏而终止游戏,所以游戏挑战的难度要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不断的尝试和挑战中完成游戏并且获得自我满足感与成就感。在一些主题游戏中,教师可以将游戏的难度,调动幼儿继续游戏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把控客观条件,让幼儿更好地接受游戏化教学,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游戏活动必须有充分的外在条件的保障,包括游戏时间、游戏场地及游戏材料。在游戏时间上需要保证充足连续,否则会使幼儿在被打断时兴趣索然,再继续的话也难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将一日活动中较零散的时间整合到游戏时间中,通过调整生活时间将游戏时间与生活规律同时最优化。
二、及时总结反思,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幼教游戏化强调活动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那么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包括对幼儿活动情况的分析,以及自身对于幼儿活动的支持与反馈,总结教学的“得”与“失”。同时要吸纳不同风格,不同方法,集中集体智慧。
因此,幼儿教师要互相交流借鉴,促进共同进步。用一定的教学研究方法支持自己的教育活动,要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记录、反思、总结,在不断的尝试中选择、淘汰、优化,以形成更优的教学模式。
三、多与家长沟通,三教结合促进进步
当下还有一些家长对于游戏化教学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游戏就是“玩物丧志”,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学习知识,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会给课程游戏化带来一定的困扰,从而影响园中师生关系的和谐。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孩子入园时,就要向家长们说明游戏教学的教育理念,用实际的案例做说明,让家长了解游戏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时时与他们沟通,一方面加深家长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理解,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地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游戏,做到娱乐发展两不误,更正他们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对孩子的正确影响,另一方面使家长理解教师的做法,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总之,将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是幼儿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幼教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快乐学习、热爱学习、终生学习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