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中职生正确的信仰

【作者】 李春尧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摘 要:罗斯金曾经说:“年轻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而惠特曼也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而我也坚信着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的。信仰是人类精神的动力和支柱。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类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由于受一些消极社会现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中职生在信仰方面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为了引导中职生树立坚定科学正确的信仰,使其健康成长,必须发挥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整合社会各种力量,为中职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为其价值观的形成和正确信仰的最终确立创造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中职生;信仰;迷失;危机
  广义的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具有长远的、终极的意义或价值的向往、追求,甚至身体力行的一种信念,表现在社会中主要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状况和价值追求。歌德曾说过:“世界历史的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所有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硕果累累的。”当代中职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其信仰现状对于祖国的发展前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中职生的信仰现状进行深人探究是非常必要的。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人对自己的生命存在的一种观念超越及人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它蕴涵着人们对自己和世界及其关系的认识和体悟。从本质上说,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精神,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不同时代人们的信仰都根源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当代中职生却在信仰方面存在着种种的问题。
  当代中职生主要信仰什么?从主流上看,学者们通过深入观察和调研,发现宗教信仰和世俗信仰在学生中有所抬头和蔓延。学生的政治信仰与道德信仰有所淡化。 
  中职生中是否存在信仰危机?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迷失派”和“危机派”。“迷失派”认为,当前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景象,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彷徨,不知如何选择,从而出现了信仰迷失。“危机派”则认为,当代中职生群体已经出现了信仰危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信仰,二是明星崇拜,转而走向了信仰误区。
  一、当代中职生信仰存在的问题
  目前, 各种各样的新的社会景象,媒体、网络、形形色色的电视综艺节目使青春期的中职生各种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这些将直接影响中职生信仰的确立。从总体上看,中职生对祖国的未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思想道德状况积极、 健康、 向上。但也有部分学生信仰宗教, 崇拜偶像明星, 崇拜金钱、 名誉, 追求享乐等,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仰呈多元化趋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 各种新观念、 新事物不断呈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性的影响, 当代中职生的思想观念处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状态, 这一变化的重要方面是反映在崇拜物的多元性上。在校园里, 共产主义、个人主义、 拜金主义都有市场,由于一些学生的崇拜是出于功利或从众心理, 因此,能够理解或半知半解或不能理解的观念、思想都成了他们的崇拜物, 结果在校园内常常出现对崇拜物走马灯式的迁移现象。
  2.出现信仰迷失现象。学生信仰迷失,从而转向宗教迷信信仰,这多是跟随家长而形成的一种模糊和仿徨的状态。当信仰丧失了,这人等于死了。信仰迷失带给信仰主体的影响不容小视,它会使信仰主体出现思想上的仿徨、前进中的无目标、行动上的迷茫等状况。
  3.信仰的波动性强。世界上很多东西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信仰也不例外的。信仰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尤其是在信仰主体还没有完全成熟并趋于成熟的阶段,信仰的主体容易受到后天环境和社会现状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导致信仰出现波动的态势。虽然当代中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在书本和学校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外界环境和时代背景的交互影响及猛烈撞击之下,信仰容易出现波动。
  二、当代中职生信仰存在迷失或信仰危机的成因研究
  关于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信仰,造成部分中职生出现信仰迷失或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从社会转型引发多重矛盾的视角进行分析。市场经济把人塑造成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个体,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而不同信仰内容、不同信仰形式的同时并存,使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错综复杂、多元交织的状态。正是这种多元化的情况造成了学生信仰选择的困境。
  2.从教育缺乏终极关怀的视角进行分析。1970年代末至今,中国德育的一个重大进步是所谓从“天国”到“人间”的转变,信仰在现代德育系统中的地位日益弱化甚至缺位。所以,这种“低位徘徊”的德育非但没有取得许多人原先预想的“实效”,更令人焦虑的是:失去方向感的德育或价值上无根的德育危机四伏。
  3.从家庭或家族影响的视角进行分析。中职生产生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的潜移默化。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中职生因此从小就受其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信了教。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亲信仰宗教的中职生,其信仰该宗教的可能性更大。
  4.市场经济对中职生信仰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信仰确立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中职生认为信仰是虚无的,不如金钱来得实在;信仰是未来的,不如享乐来得现实。
  5.时代条件对中职生信仰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贫穷、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缓慢、资本助于经济的突飞猛进;这些都使得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始了怀疑和动摇。再加上各种迷信和邪教活动的乘虚而入,这更使中职生失去了正确的信仰追求。
  三、解决中职生信仰问题的对策
  1.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人文信仰等等。但是人们还是要在既定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民族心理和生活环境的交互影响下成长与发展,所以,在对当代中职生进行信仰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的一面,使中职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于当代中职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通过自己的改造和外部的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所以,要想解决部分中职生信仰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信仰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应该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为中职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3.发挥社会环境的合力作用,为信仰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中职生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有效引导中职生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信仰,就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对象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作为一种终极价值目标,信仰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终依托,是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中职生是最有发展潜力、负载着时代发展希望的一个群体,中职生群体有没有信仰、他们的信仰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