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陈 婷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十六中学)


【正文】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为此笔者着力探索运用建构和谐数学课堂、引领体验数学美感、科学渗透数学文化、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等多种途径与策略,来激发调动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发调动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趋向,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强劲而持久的内在动力;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然而,笔者通过反思自身和观察同行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现在不少教师的数学课堂上还存在着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一些数学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的学生,常常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数学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索然无味;而我们的不少教师也认为他们的大脑象一潭湖水,平淡无奇、不可开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整天就处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数学学习情境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导致有相当部分学生因怕学数学而厌学,甚至放弃学习。面对这种数学教学现状,笔者痛心疾首,近年来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索激发调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的同时,也极力呼吁同行们共同努力,拯救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僵化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建构和谐数学课堂,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提升,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如有几次考试不理想,有的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悲观起来,并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慢慢地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因为自控能力低、惰性十足、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笔者并没有随意批评甚至放弃他们,而是首先通过建构和谐的数学课堂来温暖、感化他们,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使他们逐渐消除自悲心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这正如贫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不弃不离的关爱,能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添动力和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生命在老师的关爱下悄然生长,加法效应便产生了,从而也就产生了自觉学习数学的情趣。
  二、引领体验数学美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抽象性的但同时又是美丽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领、启发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数学的美感,一方面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中的教学中感受、体验数学的实用之美。
  比如,初等数学中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也是一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简洁、整齐、和谐,如此等等都使人产生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现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启发学生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从而维持他们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
  三、科学渗透数学文化,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科学渗透数学文化,也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其数学学习动力。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来表示,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数码。数学在其发展各个时期就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笔者注重践行数学课标新理念,体现数学教材新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等,既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为,数学知识本身虽说是抽象而严肃的,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虽说也是艰辛甚至痛苦的,但当我们在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中,有机穿插介绍一些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艰辛推进数学科学发展的动人故事,他们就会被数学知识背后的探索经历、精彩故事所吸引,并由此产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大大增强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体验数学学习成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的这部分学生,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可以说是“数学学习之母”。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千方百计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从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平时提问题、出考卷,我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敢于让这部分数学学习落后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旦有点滴进步我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以消除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增强其学习、学好的信心。另外,笔者对考试、作业中的失误,不责怪、讽刺,而是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问题对他们重新测试。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双方的距离拉近了,思想上不断得到沟通,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对初中数学学习落后生的兴趣激发和调动十分必要和关键。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驱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实践,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