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 张先仁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丰乐社区丰乐小学)


【正文】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能力,使学生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方法;培养提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题没少做,但是由于做题的准确率不高,学生对于数学的计算的准确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低,不全面,往往只停留在自身的感知、感觉上,不能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造成在书写汉字和数字的时候,没有看好字应该怎么书写就写上了,抄写的数字和内容分完全和所要求写的不一样,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2”;把“+”写成“×”等。一少部分同学在书写竖式的时候位数不对齐,或者写串行的现象很多见。
  2、容易被假想迷惑。
  在运算顺序方面,特别是在计算简便方法的时候,容易发生错误,除以上情况以外,还会出现很多错误,不能运用简便运算的式子运用了简便运算,或者将式子的运算顺序弄错,比如在计算小数的过程中,有的可以减去后两个数,有的可以一个一个减。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孩子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已学知识所束缚,即在学习过程中就存在迁移。学过的知识如果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种情况属于正迁移,如果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属于反迁移。学生在计算学习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反迁移因素的影响,这样会导致计算的准确性降低。比如:计算加法的时候,一部分孩子就会把加法计算成减法。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在黑板上的字迹,批改作业时候的笔迹,书写的时候一定要规范,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学到书写的方法。比如学习整数的加减法,必须要求对数字的书写、符号的书写一定要规范、清明白。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并且写好书写符号。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小学生在数学计算的时候,不善于在草稿纸上先列算式,这种是小学数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想象。当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计算题的时候,学生只是单纯的口算,没有动脑,也没有动手,有的学生在手上、桌子上、书皮上列式。这些不良的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大有人在,只有少部分孩子能直接口算正确,其他的同学错误率很高,针对于这种现状,我建议学生用打草稿,之后把答案检查完。再抄到作业本身,同时,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经常督促学生打草稿,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是要看我们抄的题是否准确,而是看我们列的竖式相同数位是否对整齐了,三是我们的答案写没写在横式上,如果要是有小数,看一下小数点是否对整齐,结果中小数点落没落下来,避免将35+5×(1 -0.5),错误地算成40×(1 -0.5)。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把口算能力的提高作为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在做计算题的准确率和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是分不开的,口算能力好的孩子计算的准确率也会高一些,反之计算能力较弱,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每天利用早自习让学生做20道口算题,并且每人每天写一张口算题卡,放学后家长出十道口算题,在课堂上我会抽取部分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做口算题,这样不但检查了他们的口算能力,同时也检查了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对答对问题的学生我会给以相应的奖励。并评出优秀的组或者优秀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口算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改善。
  (2)笔算在数学计算中更是至关重要。
  笔算是数学计算的关键所在,这学期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把笔算的重要性展现的淋漓尽致,由于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掌握已经得心应手,但是在计算小数的时候,就会忽略小数点,对于这一问题,我在讲课的时候重点就放在一定要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每天中午都会给学生留5道小数加减法的习题,并对完成任务的学生实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学生刚开始做的时候准确率很低,后来慢慢的准确率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后来,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可见,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还是有明显效果的。
  (3)把简算运用计算中去,使计算更具灵活性。
  简算使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基本性质、和数字之间的联系,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简算使计算过程更简单,同时,同学们也掌握了运算定律、基本性质,具数学算式的简便算法。我提倡让学生善于运用简便算法,让学生在做题中体现简便算法,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计算的准确性,也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数学计算的时候灵活运用简算是必不可少的。
  (4)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估算能力。
  我们在生活中计算,不仅要准确的计算,有些时侯还要估算,通过估算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人们更加重视精算,而忽略了估算,估算能力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精算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有效的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表现在学习的一点一滴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实行不同的方法。计算能力的形成应该在我们平时训练的点点滴滴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