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细胞增值”的教学设计
【作者】 平子娟 尹洪章
【机构】 (山东省沾化区第一中学)
【正文】一、教材、学情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内容,共分为2课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再来认识细胞的生长、增值、衰老、凋亡的过程,因此,本节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本节内容主要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周期的定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无丝分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有丝分裂过程是核心内容,细胞周期是主线,涉及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细胞板、赤道板等概念。内容在高中生物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是学习减数分裂、生物的生长发育的基础。
学生在第三章第二节已学过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换关系,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应以其所知喻其不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细胞周期模式图,简述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
2.通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用结构与功能概述有丝分裂过程,并阐明有丝分裂的意义。
3.通过构建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在探究中善于合作、勇于创新。
三、教学思路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构建模型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本节课以利用染色体模型、剪贴图理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用多媒体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橡皮泥,安排学生小组活动,制作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分裂模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同时观察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绘制出以上数目变化的曲线图。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虽然抽象微观,但是借助多媒体动画和手工制作模型,很好的克服了这节课的难点,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处:
1、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以受精卵发育成成人为例,引入主题,学生较感兴趣,而且比较容易接受。
2、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分组讨论的方法。学习各个时期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回答,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通过展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曲线图,训练学生的辨图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
《细胞的增殖》是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内容,共分为2课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再来认识细胞的生长、增值、衰老、凋亡的过程,因此,本节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本节内容主要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周期的定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无丝分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有丝分裂过程是核心内容,细胞周期是主线,涉及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细胞板、赤道板等概念。内容在高中生物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是学习减数分裂、生物的生长发育的基础。
学生在第三章第二节已学过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换关系,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应以其所知喻其不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细胞周期模式图,简述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
2.通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用结构与功能概述有丝分裂过程,并阐明有丝分裂的意义。
3.通过构建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在探究中善于合作、勇于创新。
三、教学思路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构建模型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本节课以利用染色体模型、剪贴图理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用多媒体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橡皮泥,安排学生小组活动,制作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分裂模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同时观察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绘制出以上数目变化的曲线图。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虽然抽象微观,但是借助多媒体动画和手工制作模型,很好的克服了这节课的难点,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处:
1、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以受精卵发育成成人为例,引入主题,学生较感兴趣,而且比较容易接受。
2、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分组讨论的方法。学习各个时期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回答,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通过展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曲线图,训练学生的辨图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