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教与学

【作者】 刘红霞

【机构】 (陕西省丹凤中学体育组)


【正文】高中体育教学通过近年的大胆改革、积极开拓创新,在力求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的同时,也为高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元素,为其带来了诸多积极的转变,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怎样更好的完成教与学值得我们深思。
  一、体育教学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学生是体育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则为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高中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但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教育理念,更要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充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得以拥有足够的机会去发挥自身的独立性与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身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更好进步与发展。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的教学时,我没有一上来就向学生灌输篮球运动必须掌握的动作技巧以及具体要注意的内容事项等,而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姚明、巴特尔、刘伟等篮球名将的精彩比赛视频,要求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暗自观察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并同小组成员一起共同探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应当着重注意的事项。这样一来,便为学生营造了和谐、民主的体育谈论环境,促使他们在这一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都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视频观后感与认识。有的小组说:“篮球运动时,要有篮球运动的意识,要力求动作连贯、移动迅速,还要加大动作的准确性与力度,使动作更能展现出篮球运动的力与智慧”;有的小组说:“篮球运动过程中要加强引导与帮助,以防止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过多的失误”;有的小组说:“篮球运动过程中必须注意发展和增强自身上肢、下肢及腰腹的力量”……不同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纷纷表达了自己小组成员的独特认识与看法。如此一来,借助这一活动学生不但切实加深了对于篮球这一运动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还以此活动为契机,着重对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协调精神、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了培养与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体育学科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更好发展与进步。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针对处方式分层教学法的作用,需要从高中生当前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为入手,了解不同学生的体质,教师需要应用新式教学方式,为学生制定不同的锻炼计划,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以下将对处方式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1.对学生进行分层。由于高中生受教育环境和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自身体育锻炼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减少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运动技能和学习态度。在篮球三步上篮技术教学中,需要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例如一般组、进步组、能力组。一般组学生需要掌握基础投篮技巧,了解上篮技术和动作要领。进步组需要灵活掌握运球能力,瞄准篮筐,准确投篮。能力组需要突破其他学生的防线,掌握运球、传球的能力,准确投篮,争取拿到所有得分点。同时需要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学生感觉自己不适合某个层次可以进行调节,满足自身需求。
  2.对教学体系进行分层。教学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需要按照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目标设置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递进式教学形式,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在学习脚内侧踢技术过程中,需要设计好教学内容,不同层次学生需要掌握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在足球技术学习中,体育特长生需要理解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内容,严格要求自己,逐步提升自身能力。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为学生创造锻炼环境,巩固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同时需要增强足球学习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教学竞赛和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3.进行分段式教学。针对当前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情况,可进行分段式教学,按照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尽量缩小小组成员间的差距。小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组内担任不同的角色。在排球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按照自身能力判断自己应担任的位置,包括:传球手、主拦网手、任意扣球手、击球手等。实践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技术型指导,让学生积极配合,提升组内合作能力,重视排球技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增强学生间的合作实践能力。组员间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在老师的安排下,了解自身责任,放低起点,体会技术性动作的特点,熟能生巧,多进行自主实践,提升自身整体实力。
  三、体育教学要同德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系统、专业的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意义及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高中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将德育充分融入、渗透到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育体与育心的和谐统一、体育教育同德育教育的平衡发展。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环境中进行,这也就决定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及热情会经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及制约。比如,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学生都格外不愿意外出进行体育锻炼。这时,教师不但不应回避这种不利的室外教学条件,反而应当灵活运用这一恶劣的自然因素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德育渗透,教育学生要勇于同严寒酷暑作斗争,引导他们逐渐形成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敢于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优良精神品质。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充分挖掘具体体育教学内容背后所蕴含的德育教育素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恰当的德育教育方针及策略。如,在长跑训练中要教导学生形成不怕吃苦、奋力拼搏、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时,则可以尝试结合我国体育发展的辉煌历史、在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比赛成绩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及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振奋民族精神的磅礴豪气与斗志;再如,还可以在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总之,高中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德育给予高度的肯定与重视,在实现体育教学同德育完美融合的基础上,促进高中学生德、智、体、美的平衡进步与协调发展。
  四、体育教学要合理开发体育设施资源,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更好展开与实施  
  体育设施资源是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更是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好落实素质教育、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体育教师应当对体育设施及体育锻炼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努力挖掘各项体育设施资源的潜在功能与作用,以此逐步实现体育器材和设施的现代化。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同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比如,我们会用棉绳、尼龙绳及其他合成材料制成坚实的绳子,并将其运用在跳绳比赛、三人角力、踩龙尾等体育游戏活动之中;还会将绒布条进行裁剪与缝制,并将一些蓬松的新鲜棉花塞入其中,以此充当排球、足球、篮球、手球、毽球等使用;还会利用遗弃的可乐瓶、轮胎、塑料管、竹竿和橡皮筋制成栏架……如此,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大大调动了他们的体育参与兴趣及热情;而且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还以此为契机,实现了体育设施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而这无疑为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切实提高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我们一线教师必须以乐学乐教为指导,将优秀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灵活运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如此方能在切实提升自身体育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同时,真正促进高中体育教育事业的更好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