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 王登香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在新课改政策要求下,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的信心。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一、做好课前预设,为课堂有效教学作好铺垫
  教师们都认同这样一个说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彩课堂,功在课外!由于多种原因,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地理教师就更加要做好课前功课。
  1.全面认识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有效学习的主体。全面认识学生,首先要认清学生身心发展所处的阶段,把握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掌握学生的知识现状和需求。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的理念,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学生智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上,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中有情感,能力中有方法,过程中有价值。最后,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能使教学有效地做到既有科学预期的全面发展,又能因材施教。例如,针对高一新生难以理解自然地理知识点的状况,我课前充分与学生交流,了解学情,让他们对我提出教学建议,使难点化简,教学顺利进行。
  2.领会课程标准,做好教学预设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等均离不开课程标准。同样,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也必须要以课标为理论指引。地理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深入解读所教章节的课标要求,切实领会。教学预设指在课前进行的争对课堂教学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判和对策准备。
  (1)预设好新授课的引入环节,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设的引入尽量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给学生留下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开拓的思维空间,知识和思想在自己学习的“阵痛”中产生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我在设计“城市地域结构”知识的引入时,把班级座位先设计成由三个圆够成的同心状,后又组成扇状。这两种形状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两中基本类型。在实际教学中,上述创设的形象性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效果。
  (2)预设好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时,一要突出重点,化繁为简。二要整合资源,把教材资源和校本资源、课外资源整合优化,形成新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例如,我们学校坐落在环境优美的尚湖风景区,师生们正亲眼见证着景区的生态修复与开发工程,这可以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我进行环境保护内容教学时就引入了这一乡土地理素材,使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的深刻。08汶川地震后,我调整教材章节次序,将“板块运动”知识提前,结合地震相关报道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开展了防灾减灾教育。
  (3)预设好教学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很快,绝大部分教师掌握较好。教学面向现代化,合理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简,有效提高效率。例如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动态的知识点(如地球运动),我利用现代技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式,合理评价学生
  学生发展进步与否是检验课堂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任课教师要选择和优化教学方式,使课堂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抓好常态教学。教师的本色是朴实,教学的本色是务实,课堂需要扎实的常态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具应用,直观演示等环节都需要教师真实规范的展现,需要教师担当传授者的角色。例如,地理学科中地球地图知识教学时,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能够正确选择各种地图,掌握规范的指图技巧和识读方法;掌握编绘常见的示意图的方法;能够用地图灵活地讲解和提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读图,运用地图获得地理知识。讲授法、谈话法等是常见教学方法,其中精讲永远是有效教学的良方。重难点知识,需要教师用少而精的语言,讲清楚、讲透彻,揭示本质,以讲促思,以讲解惑。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都有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将常态与创新教学和谐融会,是实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3. 合理评价学生。教学评价指对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行为,它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相结合复合评价式,全面考察学生状况,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还要评价其个体兴趣、学习态度、发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过程性评价,准确把握尺度,以自然、恰当的言语,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或存在的问题。特别在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时,应尽可能地使用委婉的语言,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做好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完善练习,巩固有效教学的成果
  练习是反馈调控课堂教学,巩固所学知识和保持学习进步的重要环节。第一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许多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这不利于教学反馈,也不利于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堂富有成效的课,应该是紧凑明快的,教师应根据教学预设和生成实际的情况,择机安排练习,及时反馈,促成学生学习的动态连贯性。例如,我在任教非地理选修班的地理教学时,是边教学边练习,讲练结合,既让学生及时掌握会考的知识要求,又不占用课余时间。第二要优化练习量。教师若追求练习数量,让学生埋在作业堆里,耗时过长容易使学生丧失对练习应有的良好情绪,导致学生兴趣衰退,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若数量太少,浅尝辄止,也难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作业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很容易使学生望而却步、退缩不前。作业太容易、缺乏挑战性,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来安排练习的数量和习题的难易程度。
  四、做好教学反思,使有效教学得以升化
  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思可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是目前最普遍且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完美,师生均会有得失。课后静心地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剖析原因,找到解法,并上升到教训经验,指导日后的教学,那么将来的教学就会逐步完善,教学效率将更高。例如,我在承担高一地理教学时,所教4至5个班级。在实际教学中,课时排在前列的班级往往教有所失现象明显,我及时地做好反思,记录在案,对后面班级的教学的有效性就大大提高了。
  参考文献:
  [1]王芳.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31).
  [2]刘建平.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行为诊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