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困生心理现况及转化策略探析

【作者】 李 军

【机构】 (重庆市巴南区一品中心小学校)


【正文】摘 要:学困生往往存在着忧郁、自卑、戒备等心理障碍,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尝试探索、总结发现,并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激励他们、赏识他们,使之得到尽快的转化。文本结合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成果,在分析学困生心理现况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了探析。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现况;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存在接受知识时智力的障碍,而是由于知识欠账太多,造成学习上的恶心循环,再加上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或冷眼相看,甚至粗暴训斥,使他们丧失上进心,久而久之,就拉大了与优等生的差距,从而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以至于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学困生的心理现况综述
  作为落后于学习主流的一个群体,学困生往往会产生两种心理,即自卑心和逆反心理,而这两种心理现象的产生是不利于学好学习的。学困生由于经常面对不及格的试卷,使他们感到压力和苦恼,而往往有些父母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一味的批评、责骂、甚至体罚,本来在学校就不受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欢迎,回到家中又是家长的指责,这样会严重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发展至严重阶段可能导致自闭或是其它一些心理疾病,所以针对学困生心理特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也是使他们脱困的关键所在。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依据上述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在转换过程中应有辨证的观点:
  1.一分为二看待学困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只是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被老师关注,而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其实,与优生相比,学困生更需要理解与鼓励,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个男生,学习一塌糊涂,非常排斥学习,上课喜欢捣乱,要么故意接老师的话茬,要么跟周围的同学说笑,总之严重影响了各老师上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很令各科老师头疼的学生。刚开始,由于管教心切,我经常气急之下严加批评,丝毫不考虑他的感受。后来跟他关系较好的学生告诉我,说每次批评之后,该生都非常消沉,可以感觉到他是非常伤心的。我心里不由一动,原来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我竟然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这么喜欢捣乱。经过一番心平气和的反思,我才发现这个学生其实有不少优点: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过很多荣誉,对班里的活动都能够积极参与。就因为他日常学习与纪律的散漫,我竟然完全否定了他。此后,我有意地关注他平时的表现,经常表扬他,鼓励他,让他担任体育委员,重新树立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并且告诉他,老师对他极有信心,也相信他,目前,该生的学习及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课堂捣乱的现象已经极少出现。
  2.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学困生的长处及优点常常被缺点所掩盖,学习上时常饱尝失败的痛苦,因此,要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环境,提供展示的平台。
  首先,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进一步确立合作关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要让学困生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使学困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其次,采取分层教学法,针对学困生与其它学生的差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目标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专门为学困生设置较为合适的教学目标。做到课堂发言学困生优先,课间谈话学困生优先,作业面批学困生优先,课外辅导学困生优先。
  再次,多给学困生自信,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老师对作业的要求不搞“一刀切”,对考试的得分不要计较,使学困生获得一次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争优欲,从根本上消除学困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3.因势利导,化缺点为优点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学困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我任教的班有这样一名学生,成绩不好又比较自私,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所以没有朋友,一直以来就以不听从老师的教育而闻名。一天中午,他竟然和同学打起架来,脸上还被抓伤了。我做了详细的调查,原来因为踢球,他与同学发生争执,动起手来。于是在自修课的时候,我把他叫出来,观地谈了对他打架这件事的看法,他也谈了他的想法,最后他说:“老师,我知道今天我有错,我也知道我有很多毛病,我会努力改的。”这次事情以后,我看到他的变化。他变得谦逊礼让,懂得向周围的同学敞开心扉,而我也积极关注他,对他的一些好的行为及时进行表扬,于是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同他接触。可见,如果在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也是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更需要捧着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们,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只有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不辱做为一名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韩立福.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