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李 玲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为落实“数学修订课标”提出的让“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目标任务,近年来笔者紧密结合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情,积极开展校本行动研究,实践探索出“兴趣为先,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策略创新,努力使每一课教学都富有实效”的整体提升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并获实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为先;策略创新;质量提升;实践探索
笔者在坚持学习贯彻落实“数学修订课标”、积极参加各级数学教研教改活动的同时,还自立《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这一校本行动研究课题,大胆改革创新、实践总结确保“全体学生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基本途径与策略方法,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兴趣为先,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
造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徘徊不前、两级分化突出、难以达到“数学修订课标”提出的基本目标要求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为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与策略,并同时取得较明显的实践成效,笔者“抓住重点,击中要害”,首先着力于解决“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问题,着力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从而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础。“数学修订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如何有效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创设生活情境,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就是促进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益。比如,教学《角》的概念时,我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学习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帮助学生发现、体验自己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数学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从学习生活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2.创新作业设计,增添数学训练的趣味性。“数学修订课标”指出:要“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特别是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基础”,其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等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学牢,这就需要通过设计练习来加深理解、熟练运用。那么,如何设计练习,既能有效训练数学“四基”,又能发展数学思维和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的实践探索是:针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相对滞后的实际,设计数学练习时,要在“紧扣课本,体现基础性;抓住重点,体现针对性;联系生活,体现应用性;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的同时,还要做到“设计新颖,体现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农村的小学生,既能整体夯实数学基础、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又能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和动力。比如,教学《位置》结束新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游戏性练习:猫抓老鼠,首先用数学对表示出猫和老鼠现在的位置,然后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老鼠在逃跑,猫再追赶,学生也在不停地喊:老鼠跑到(4,3)的位置了,猫快往西方追赶,快快,老鼠又跑到(6,3)的位置去了。学生们就像一个个猫在应用数学知识抓老鼠一样,个个精神抖擞、兴趣盎然。通过这样的数学练习活动把学习推向了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在完成练习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策略创新,努力使每一课教学都富有实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模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在实践探索中,注重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又养成学会学习的品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注重归还学生课后时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给学生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1.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展现数学知识产生与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性、独特性和探索性,进而增强教学效益。为此,我尝试引领学生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方式学习,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样的学习数学过程模型,然后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了对数学较为全面的理解,初步奠定起数学核心素养。
2.整体推进教学,全面增强学生数学素养。就是把数学四基、问题解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视作一个整体,在加强数学四基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并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始终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个性化、创新性学习,从而全面增强学生数学素养。为此,笔者在实践探索中,既关注预设数学四基、解决问题领域的目标的实现,又关注预设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发展性目标的实现。我还在研究探索中体会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发展,不是数学教学的“副产品”,而是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更高的、起终身作用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这一点,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跟不上,往往是因为欠缺数学学习思维和数学学习精神。所以,要持续整体提升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必须把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像数学四基训练、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一样,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研究实践证明,把数学四基、问题解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视作整体,一以贯之地协调推进落实,学生就会赢在当前、受益终身。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为先;策略创新;质量提升;实践探索
笔者在坚持学习贯彻落实“数学修订课标”、积极参加各级数学教研教改活动的同时,还自立《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这一校本行动研究课题,大胆改革创新、实践总结确保“全体学生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基本途径与策略方法,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兴趣为先,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
造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徘徊不前、两级分化突出、难以达到“数学修订课标”提出的基本目标要求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为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与策略,并同时取得较明显的实践成效,笔者“抓住重点,击中要害”,首先着力于解决“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问题,着力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从而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础。“数学修订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如何有效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创设生活情境,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就是促进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益。比如,教学《角》的概念时,我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学习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帮助学生发现、体验自己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数学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从学习生活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2.创新作业设计,增添数学训练的趣味性。“数学修订课标”指出:要“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特别是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基础”,其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等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学牢,这就需要通过设计练习来加深理解、熟练运用。那么,如何设计练习,既能有效训练数学“四基”,又能发展数学思维和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的实践探索是:针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相对滞后的实际,设计数学练习时,要在“紧扣课本,体现基础性;抓住重点,体现针对性;联系生活,体现应用性;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的同时,还要做到“设计新颖,体现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农村的小学生,既能整体夯实数学基础、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又能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和动力。比如,教学《位置》结束新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游戏性练习:猫抓老鼠,首先用数学对表示出猫和老鼠现在的位置,然后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老鼠在逃跑,猫再追赶,学生也在不停地喊:老鼠跑到(4,3)的位置了,猫快往西方追赶,快快,老鼠又跑到(6,3)的位置去了。学生们就像一个个猫在应用数学知识抓老鼠一样,个个精神抖擞、兴趣盎然。通过这样的数学练习活动把学习推向了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在完成练习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策略创新,努力使每一课教学都富有实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模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在实践探索中,注重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又养成学会学习的品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注重归还学生课后时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给学生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1.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展现数学知识产生与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性、独特性和探索性,进而增强教学效益。为此,我尝试引领学生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方式学习,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样的学习数学过程模型,然后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了对数学较为全面的理解,初步奠定起数学核心素养。
2.整体推进教学,全面增强学生数学素养。就是把数学四基、问题解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视作一个整体,在加强数学四基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并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始终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个性化、创新性学习,从而全面增强学生数学素养。为此,笔者在实践探索中,既关注预设数学四基、解决问题领域的目标的实现,又关注预设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发展性目标的实现。我还在研究探索中体会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发展,不是数学教学的“副产品”,而是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更高的、起终身作用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这一点,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跟不上,往往是因为欠缺数学学习思维和数学学习精神。所以,要持续整体提升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必须把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像数学四基训练、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一样,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研究实践证明,把数学四基、问题解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视作整体,一以贯之地协调推进落实,学生就会赢在当前、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