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作者】 王志勇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根据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技巧、态度和客观评判型的文化意识,本文对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研究做了调查与研究,提出了在新的教学理念,在创新的教学方法下,培养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我国的民族地区高中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对主流文化特别是全球文化知之甚少,但是具备一定的文化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将要成为民族发展栋梁的民族地区高中生,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师都希望将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虽然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理论和实践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是高中生和教师都面对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因此,作为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包容情怀,能够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共存。
一、文化意识培养对民族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都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实际上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是教育 改革的需要,也是发展全球化的需要。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会导致沟通交流出现问题。例如在早上上学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问“吃了没有”,而英语国家则习惯说“Good Morning”,这是因为西方人比较看重隐私,他们不会询问对方是否吃饭了,但是在中国这样问候没有什么不妥。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不仅能够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历史文化,还能提高沟通交流的质量。
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处,在汉语和英语之中就有所表现,例如成语“同舟共济”在英语中的表达就是“in the same boat.”,谚语“三思而后行”在英语中就是“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等等,这种现象就是文化的偶合现象,在不同语言中都会出现,了解这种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1]。但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反映在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方面,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产生和使用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得以不断发展。汉语和英语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创造的,其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两种语言反映着两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因此在使用上也有较大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正是造成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也给想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造成了一些障碍。
在某种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生活,言行举止都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地理位置、宗教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因此不同文化会有不同的形态,这些不同的文化形态导致了语言差异。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学习语言存在困难,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够顺畅。因此,要想真正学好英语,仅仅理解英语的字面意思远远不够,学生还要了解学习的内容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进一步了解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多元文化教育能够有效渗透到语言教育中,学生就能更好的利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交际。
不同的风俗习惯导致了语言差异,中国人见面喜欢寒暄,并且由于中国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影响,人们见面习惯问“今天吃了吗?”社会发展至今,温饱问题早已解决,这种寒暄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吃饭本身,更多的是一种打招呼的习惯,并不是真的要邀请对方去吃饭。但是在欧美国家,当询问“Have you had your lunch?”,他会回答“Thank you!”因为在欧美国家,这种说法往往被认为邀请对方吃饭,也可能表达想与对方成为朋友的意思。另一个比较显著的差异就是赞美的方式,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当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时,往往说“过奖了”、“哪里哪里”等,而在欧美国家,为了尊重对方,一般会感谢对方回答“Thank you.”在收到礼物时,中国人习惯等客人走后再打开,而在欧美国家,则习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并感谢客人。
价值观和审美观不同导致了语言差异,例如龙在中国是尊贵、神圣的象征,我们习惯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和龙有关的词语,大多有吉祥幸运的含义,家长给孩子起名字也习惯包含龙这个字,代表着“望子成龙”。但是在英语中,龙则是恐怖、邪恶的象征,是一种可怕的动物。狗也是汉语和英语中常见的词语之一,但是在两种语言中,其含义和用法都有很大差别。汉语中的狗大多是用来贬低别人的,例如落水狗、癞皮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很少是用来代表忠诚衷心的。但是在英语中,狗一般表示褒义,因为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狗是人的好朋友,是一种优秀的宠物,因此“lucky dog”、“love me,love my dog”等句子中,狗也就是dog这个词表达的均是褒义。如果不了解文化和语言差异,在使用和交流中就会出现问题,导致不必要的误解甚至会引发冲突。
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是语言的差异之一,有的话我们听起来很舒服很得体,但是在欧美国家可能听起来比较刺耳。例如当给别人提供帮助后,对方表示感谢,我们习惯说“别客气,这是应该的”,用英语说就是“It’s my duty”欧美国家的人听到就会感到不高兴,因为他们会觉得你提供帮助是出于职责,并不是你心甘情愿提供帮助的,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应该是“It’s my pleasure”。又如在汉语中,征求别人意见一般是说“你觉得是不是这样?”但是在英语表达中,则是用反问句“Don’t you think so?”在正确意见或者表示称赞时,英语的表达方式一般是反问的形式,和汉语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区别[2]。
因此,在学习英语时,仅仅知道英语的字面意思是不够的,如果对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很难真正把握语言的内涵,会对交际产生一定影响。文化理解也是交际的一部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尽可能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错误。
二、提高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1.岗前培训中培养教师的文化意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交融成为普遍现象,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成为教师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师对多元文化的洞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和教育有关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消除对文化差异学生的偏见。对教师的培养要改变陈旧的观念,将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师培养目标之一。现今的社会环境下,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和专业的素养,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4]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就要引导教师树立多元文化培养的理念,设计特色的培训模式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多元文化社会环境要求教师培训做出相应变革,对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势在必行。
民族地区高中在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时,考虑到多数教师都没有接受过多元文化方面的训练,因此可以开设包含乡土考察、区域地理等在内的通识课程,帮助教师了解不同民族以及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和风土人情。教师也可以自己研究民族志或者西方历史,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让教师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美,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语言和文化差异,解决英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和误解。
2.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在民族地区高中,很多学生的文化背景都有很大差异,并且由于教育方式比较滞后,很多学生对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给学习英语造成了一定阻碍,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等。[5]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对学生会有一些片面的想法或者偏见,而这种偏见是教师意识不到的,因为他们缺乏多元文化意识。缺少多元文化意识,在接触不同民族的学生时,可能潜意识的就把这种不正确的想法表露出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差,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对西方国家历史文化不够了解,会导致学生对一些英语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是错误理解,特别是在使用英语交际时,错误会更加明显。因此,民族高中的英语教师要重视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中国民族和西方国家历史文化的材料,研读民族作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需求,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6]
民族地区高中的英语教师,不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应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民族文化,了解一种语言也要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是提高多元文化意识的基础。通过学习民族文化,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消除对其它民族的偏见。多和其他民族的教师沟通交流,能够突破自身的文化限制,扩展文化视野,形成欣赏和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观念。
对于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活跃课堂氛围,创造学习英语的文化语境。[7]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一些含义、用法和汉语有较大差异、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课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事件和故事内涵等,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结束语
综上,民族地区高中受到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比较落后,因此应该引起教师重视。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静.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以四川凉山彝区英语教育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08):109.
[2] 刘芳.云南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3,(05):58.
[3] 董秋芬.简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J].南北桥.2017,(08):6.
[4] 李芋枚.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中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以丽江为例[J].速读.2017,(09):26.
[5] 王清松,李敏.内地西藏班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浅析 [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52.
[6] 史明英,邢爱青.西藏地区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137-141.
[7] 马粉娥.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J].软件.2014,(08):26.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师都希望将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虽然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理论和实践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是高中生和教师都面对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因此,作为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包容情怀,能够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共存。
一、文化意识培养对民族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都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实际上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是教育 改革的需要,也是发展全球化的需要。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会导致沟通交流出现问题。例如在早上上学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问“吃了没有”,而英语国家则习惯说“Good Morning”,这是因为西方人比较看重隐私,他们不会询问对方是否吃饭了,但是在中国这样问候没有什么不妥。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不仅能够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历史文化,还能提高沟通交流的质量。
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处,在汉语和英语之中就有所表现,例如成语“同舟共济”在英语中的表达就是“in the same boat.”,谚语“三思而后行”在英语中就是“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等等,这种现象就是文化的偶合现象,在不同语言中都会出现,了解这种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1]。但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反映在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方面,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产生和使用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得以不断发展。汉语和英语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创造的,其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两种语言反映着两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因此在使用上也有较大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正是造成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也给想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造成了一些障碍。
在某种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生活,言行举止都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地理位置、宗教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因此不同文化会有不同的形态,这些不同的文化形态导致了语言差异。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学习语言存在困难,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够顺畅。因此,要想真正学好英语,仅仅理解英语的字面意思远远不够,学生还要了解学习的内容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进一步了解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多元文化教育能够有效渗透到语言教育中,学生就能更好的利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交际。
不同的风俗习惯导致了语言差异,中国人见面喜欢寒暄,并且由于中国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影响,人们见面习惯问“今天吃了吗?”社会发展至今,温饱问题早已解决,这种寒暄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吃饭本身,更多的是一种打招呼的习惯,并不是真的要邀请对方去吃饭。但是在欧美国家,当询问“Have you had your lunch?”,他会回答“Thank you!”因为在欧美国家,这种说法往往被认为邀请对方吃饭,也可能表达想与对方成为朋友的意思。另一个比较显著的差异就是赞美的方式,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当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时,往往说“过奖了”、“哪里哪里”等,而在欧美国家,为了尊重对方,一般会感谢对方回答“Thank you.”在收到礼物时,中国人习惯等客人走后再打开,而在欧美国家,则习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并感谢客人。
价值观和审美观不同导致了语言差异,例如龙在中国是尊贵、神圣的象征,我们习惯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和龙有关的词语,大多有吉祥幸运的含义,家长给孩子起名字也习惯包含龙这个字,代表着“望子成龙”。但是在英语中,龙则是恐怖、邪恶的象征,是一种可怕的动物。狗也是汉语和英语中常见的词语之一,但是在两种语言中,其含义和用法都有很大差别。汉语中的狗大多是用来贬低别人的,例如落水狗、癞皮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很少是用来代表忠诚衷心的。但是在英语中,狗一般表示褒义,因为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狗是人的好朋友,是一种优秀的宠物,因此“lucky dog”、“love me,love my dog”等句子中,狗也就是dog这个词表达的均是褒义。如果不了解文化和语言差异,在使用和交流中就会出现问题,导致不必要的误解甚至会引发冲突。
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是语言的差异之一,有的话我们听起来很舒服很得体,但是在欧美国家可能听起来比较刺耳。例如当给别人提供帮助后,对方表示感谢,我们习惯说“别客气,这是应该的”,用英语说就是“It’s my duty”欧美国家的人听到就会感到不高兴,因为他们会觉得你提供帮助是出于职责,并不是你心甘情愿提供帮助的,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应该是“It’s my pleasure”。又如在汉语中,征求别人意见一般是说“你觉得是不是这样?”但是在英语表达中,则是用反问句“Don’t you think so?”在正确意见或者表示称赞时,英语的表达方式一般是反问的形式,和汉语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区别[2]。
因此,在学习英语时,仅仅知道英语的字面意思是不够的,如果对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很难真正把握语言的内涵,会对交际产生一定影响。文化理解也是交际的一部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尽可能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错误。
二、提高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1.岗前培训中培养教师的文化意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交融成为普遍现象,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成为教师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师对多元文化的洞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和教育有关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消除对文化差异学生的偏见。对教师的培养要改变陈旧的观念,将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师培养目标之一。现今的社会环境下,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和专业的素养,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4]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就要引导教师树立多元文化培养的理念,设计特色的培训模式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多元文化社会环境要求教师培训做出相应变革,对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势在必行。
民族地区高中在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时,考虑到多数教师都没有接受过多元文化方面的训练,因此可以开设包含乡土考察、区域地理等在内的通识课程,帮助教师了解不同民族以及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和风土人情。教师也可以自己研究民族志或者西方历史,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让教师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美,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语言和文化差异,解决英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和误解。
2.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在民族地区高中,很多学生的文化背景都有很大差异,并且由于教育方式比较滞后,很多学生对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给学习英语造成了一定阻碍,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等。[5]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对学生会有一些片面的想法或者偏见,而这种偏见是教师意识不到的,因为他们缺乏多元文化意识。缺少多元文化意识,在接触不同民族的学生时,可能潜意识的就把这种不正确的想法表露出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差,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对西方国家历史文化不够了解,会导致学生对一些英语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是错误理解,特别是在使用英语交际时,错误会更加明显。因此,民族高中的英语教师要重视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中国民族和西方国家历史文化的材料,研读民族作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需求,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6]
民族地区高中的英语教师,不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应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民族文化,了解一种语言也要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是提高多元文化意识的基础。通过学习民族文化,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消除对其它民族的偏见。多和其他民族的教师沟通交流,能够突破自身的文化限制,扩展文化视野,形成欣赏和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观念。
对于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活跃课堂氛围,创造学习英语的文化语境。[7]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一些含义、用法和汉语有较大差异、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课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事件和故事内涵等,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结束语
综上,民族地区高中受到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比较落后,因此应该引起教师重视。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静.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以四川凉山彝区英语教育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08):109.
[2] 刘芳.云南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3,(05):58.
[3] 董秋芬.简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J].南北桥.2017,(08):6.
[4] 李芋枚.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中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以丽江为例[J].速读.2017,(09):26.
[5] 王清松,李敏.内地西藏班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浅析 [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52.
[6] 史明英,邢爱青.西藏地区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137-141.
[7] 马粉娥.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J].软件.201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