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者】 刘 坤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武当山中学)
【正文】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学生到九年级开始接触化学,怎样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步入化学殿堂的一把钥匙。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正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长久动机。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必须要明确学生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哪些知识点容易产生兴趣。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观察,就此问题我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课,对学生以后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充满好奇,充满疑问,所以,怎样去上好第一节课是很重要的,首先,设置许多兴趣问题,比如,墙内开花为什么墙外香?汽油为什么能洗掉油渍?松花蛋是怎么腌制的?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止煤气中毒等等?让学生带着身边的问题进入化学。其次,充分准备趣味实验,如“大象牙膏、魔棒点灯、水中花园、烧不坏的手帕”等,让学生从好奇中认识化学,接触化学。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也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有效措施。
二、做好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实验也是以后学习化学的重点,充分准备兴趣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从实验中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熟练规范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学生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教学中,除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外,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初中化学中的许多实验是相当有意思的,如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等。实验让学生充满新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研讨释疑,提高学生兴趣
化学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研究、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研讨之中,将自己的疑惑和对其他学生疑惑的解答都交流出来,这样会对这些化学现象认识得更加全面、清晰,而学生的学习也会得以提升,兴趣会大大提高。
如在讲“酸碱中和反应”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出自己的方案,再小组交流、讨论,相互了解方案的不足和优点,最后一起总结得出最佳方案,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学会了分析、推理,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由浅入深,耐心讲解
保持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必要前提是不能让学生因困难而退缩,失去信心。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对稍难的知识要耐心讲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一般都是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虽然有兴趣,但如果不注意循序渐进,稍难的知识依次摄入过多,会让学生感觉难以消化,这样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甚至会自暴自弃,放弃化学这门学科,所以在一些难点上教师要有意放慢教学进度,并编写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并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为此,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创设一个使学生学习愉快而不过分紧张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化学式是否写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六、多鼓励,少批评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心理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一名教师要深爱自己的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和帮助他们,并且听取他们对该课程的反映,要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和他们交朋友,而且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会由对教师的热爱,逐渐转变为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总之,化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课,对学生以后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充满好奇,充满疑问,所以,怎样去上好第一节课是很重要的,首先,设置许多兴趣问题,比如,墙内开花为什么墙外香?汽油为什么能洗掉油渍?松花蛋是怎么腌制的?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止煤气中毒等等?让学生带着身边的问题进入化学。其次,充分准备趣味实验,如“大象牙膏、魔棒点灯、水中花园、烧不坏的手帕”等,让学生从好奇中认识化学,接触化学。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也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有效措施。
二、做好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实验也是以后学习化学的重点,充分准备兴趣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从实验中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熟练规范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学生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教学中,除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外,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初中化学中的许多实验是相当有意思的,如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等。实验让学生充满新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研讨释疑,提高学生兴趣
化学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研究、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研讨之中,将自己的疑惑和对其他学生疑惑的解答都交流出来,这样会对这些化学现象认识得更加全面、清晰,而学生的学习也会得以提升,兴趣会大大提高。
如在讲“酸碱中和反应”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出自己的方案,再小组交流、讨论,相互了解方案的不足和优点,最后一起总结得出最佳方案,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学会了分析、推理,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由浅入深,耐心讲解
保持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必要前提是不能让学生因困难而退缩,失去信心。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对稍难的知识要耐心讲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一般都是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虽然有兴趣,但如果不注意循序渐进,稍难的知识依次摄入过多,会让学生感觉难以消化,这样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甚至会自暴自弃,放弃化学这门学科,所以在一些难点上教师要有意放慢教学进度,并编写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并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为此,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创设一个使学生学习愉快而不过分紧张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化学式是否写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六、多鼓励,少批评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心理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一名教师要深爱自己的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和帮助他们,并且听取他们对该课程的反映,要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和他们交朋友,而且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会由对教师的热爱,逐渐转变为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总之,化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