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 张咏梅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民族中学)


【正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阅读课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了解课文内容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方面得到提高。
  一、良好阅读者的基本素养
  1、阅读者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文章是由词汇构成的,于是词汇是进行阅读的基础。因此,很难想象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能完成阅读任务,更不要谈阅读速度了。如果我们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看一篇文章时很少会有生词障碍,速度提高是可预见的。
  2、精读与泛读并行。精读的教材不必贪多,最好选择短小精悍的文章,把里面的词汇,语法结构等全部弄清楚,然后大声朗读,再加背诵,最后能够默写几遍更好。有一个可以兼顾精读和泛读的方法,是从泛读的材料中选择一些最优美,读来最顺口的句子加以精读。应该尽量将背诵,默写过的段落和句子在会话或写作时应用出来。应用也有助于对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注意不要逐字阅读,要按意群,要整句或两三个句子连起来,一气呵成,把它们看完。形成这种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加宽自己阅读时的视幅,这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阅读速度的提高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英语文章、书籍,使自己的阅读速度乃至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4、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文化意识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英语教师的教学应将重心移到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教育。在教学实践的读前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补充文化常识,激发阅读兴趣。
  5、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要高度集中思想,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因此要养成视读的能力,即用眼睛扫描文章内容,按意群、词组理解句子的意识,不要朗读或默写,不要逐句读,不要用指头或铅笔点着读,不要随时倒回去重读,不要边读边和别人说话,如果念得很慢,一词一词地读,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念完全文还是很茫然,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当然阅读是限时的,我们是在单位时间里求质量,读懂是第一重要的,欲速则不达。
  二、读中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速度
  语篇教学和阅读策略教学则是这个环节的重点。
  语篇教学即从语篇分析入手,把阅读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是一种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即:理解语篇内容入手,分析句际、句段关系然后分别找出各段的主题句和重要信息,再把一些长句和难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法分析与训练,使学生掌握语言现象所表达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建构语篇的能力。
  一般的阅读材料的教学中,笔者往往从课文的结构及内容入手,帮助学生获取和掌握文章传达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即口笔头交际能力),达到分析课文、打语言基础以及培养交际能力三者有机结合的目的。
  由于本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掌握一些学习策略,获取较详细的语篇信息,了解和熟悉阅读材料中生疏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现象。材料的第一次阅读,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略读(scanning),了解阅读材料的大意,快速回答有关问题,梳理全文的内容和语言信息。
  在梳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尽可能地使用一些直观手段,如黑板或多媒体展示能够显示篇章结构的图表或表格等,帮助学生建构详细的语意图像。有时笔者也设计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第二次阅读,找读(skimming)s是针对语篇中的细节信息设计的问题的阅读使用的阅读策略。然后讨论和讲解阅读材料。
  三、授之以法,将英语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预习人教版必修二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问题回去思考:① When and where did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start?? ② Do you know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 Games? List two of them.让学生就这一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些准备,以便课上参与讨论,学生都想独立,所以在陈述第二个问题时,各抒己见,非常活跃。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要使学生踊跃参与,首先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熟悉话题,使他们有话可讲;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要做到:①要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②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情景,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如:在学人教版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If you are hungry and you want a diet of healthy foods,which restaurant will you choose to have your dinner in, one with Chinese food and the other with western food? Why? 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