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是如何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

【作者】 梁 静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那赖小学)


【正文】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结果,又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思维的更加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表达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让教师对教学的效果作出进一步的判断,然而,即使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很多教师忽视“说”的训练,使学生只知道一味的题目,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样做,却是很难的”。正如:“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我们应当把培育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读一读,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合,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合、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发展为本,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在教学概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深入探究,读议结合,理解透彻;例如:“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与“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作质数”;“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与“整数都是自然数和0;分数的分之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与“分数的分之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把正方形的边长缩小4倍”与“把正方形的边长减少到4倍”;“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与“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对这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进行对比、辨析,这样可以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严紧与简约。
  二、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运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达?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语言要规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作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第10页“算一算”时,我出示情境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你的话说出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像这类应用题我都是先请学生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目的是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我就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他们自己试着动手摆花片计算,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引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四、学生不但计算正确,而且能说清算理
  在做计算题或应用题时,许多学生的答案时正确的,但一问为什么就说不清道理。如计算“12-5=?”时,有不少学生算出得数是7,但要他说出算理时,却说不出来。我便引导学生按课本所提示的两种思路去想:①因为5+7=12,所以12-5=7。并按照这个思路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②从10中去掉5,还剩5,5再加2等于7。经过这样多次练习,学生会用语言口述思维过程,说清算理。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口述解题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清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84页的应用题,小强有46张画片,送给小红4张,还有多少张?训练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说出分析推理过程:(1)先说题意:“已知小强有46张画片,送给小红4张”,问题是“还有多少张?”(2)分析题意:要求还有多少张,就是从46里去掉4,用减法计算,列式是46-4=()。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了计算方法,通过口述解题思路,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审题和理解题意的程度。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教学,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意识,充分利益各种载体让运用数学语言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又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