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低年级也能让读“趣味横生”

【作者】 邝丽群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有的小朋友很喜欢读书,读书声音响亮,眼睛闪闪发光。有的小朋友嘴巴一张一合,只是跟着念书。还有个别小朋友偶尔都懒得展开嘴巴读书。于是,你会发现,有的班级学生读书声音很响亮很动听,有的班级读书拖拉,声音小。鉴于这些问题,我尝试了以下方法,让低年级的孩子也能“趣味横生”。
  一、多渠道,想读书
  ⒈激发兴趣,让学生“敢读”。低年级的孩子集中精神能力差,如果课堂不足以吸引他们,他们读书就会懒洋洋。但如果课堂充满活力,效果就不一样了。叶澜教授也说过:“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那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只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才会让学生创造出新的天地。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想让学生“敢读”,首先自己要有一颗童心,敢蹲下来,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大朋友。每节课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为学生敢读奠定了基础。
  ⒉提高自身修为,范读引航,让学生想读。有些老师在指导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对课文不怎么读,或如何指导读,学生读得怎么样心中没谱,没有做充分地考量,学生读的水平就没有进展。这就说明,老师课前充分地读,在学生面前范读是至关重要的。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的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想读。教师的范读,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流程来确定示范的实践,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示范。如:你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这么读?有些课文还可以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想读的兴趣。
  ⒊巧用多媒体,让学生想读。多媒体图文声并茂,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如,我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下雪图,边说:“下雪啦,下雪啦”,谁来了?”学生读下一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画什么呀?”课件出示:竹叶图、梅花图、枫叶图、月牙图。再问“这些都是谁画的?”引读文中的句子。“它们是怎样画的?”再读文中句子。最后出示一幅青蛙图,“为什么它没有参加画画呢?”自然就让学生读出文中的句子。在这样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生觉得很有趣,像是在做游戏,必然想读书。
  二、教方法,会读书
  ⒈低年级的学生接触朗读并不多,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这时候,作为老师,就要教给他们朗读的方法,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停顿。但是,他们并不太清楚要停顿多久,这时,我就告诉他们朗读时应关注两个方面。其一。“词语——词组”的分节朗读。可采用小口诀“前音不拖,词儿连读,”指导学生不能拖腔拉调,语速略快,然后,再让学生逐步过渡到词语和词组进行朗读。其二,标点符号的停顿和不同句式的朗读。教师朗读时要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停顿时间和语气,指导学生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而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子中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要做些短暂的停顿。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雾在哪里》一课中,“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这么长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语音停顿,这样,降低了朗读的难度,学生就会读了。
  ⒉低级孩子要知道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断句,要控制声音的轻重缓急和高低。我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感叹号、句号、问好的不同语气,准确低进行朗读。与此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语气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要在范读时适当引导,在学生读的时候给予帮助。
  ⒊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⑴鼓励和点拨相结合。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及时赞美和鼓励。”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怀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一文时,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在老师眼里,你们现在是一颗颗星星,看谁是最闪亮的?”(孩子们一听马上坐得很端正)我再听一听,谁的声音也很“闪亮”。孩子们开始读书,我就说:“哇!老师眼前的星星是我见过的最闪亮的星星。如果大家再读出月儿是弯弯的,船是小小的,两头尖,你会变得更美哦!”学生再读课文,感情就出来了。接着引导:“你在月亮船里坐,看到什么?”学生动情低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立刻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一边说“多闪亮的星星,多么蓝的天空,好美呀,老师还想再听一次。”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引诱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神会,读得兴趣盎然。我还告诉学生,这样边想象边读书,更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⑵多种形式与丰富的内容相结合。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式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虽然多样,但朗读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做出不同的设计,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诗歌类教学,宜采取集体齐读的形式。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有营造声势、烘托气氛之妙用。但在读长篇幅文章时,也是“滥竽充数”和学生唱读的温床,所以,次数不能过多,不然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寓言童话类的文章,最好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因为在学生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他们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朗读课文,布置学生们准备一些头饰道具以激发兴趣。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一课,我就让学生准备了老虎和狐狸的头饰,先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在会读了老虎和狐狸这两个角色所扮演的对话以后,我再让孩子们带上头饰进行表演读,学生能把当时的场景表演得惟妙惟肖,这样的朗读情景,学生兴趣高涨!写景和抒情类的文章,配乐朗读效果更佳。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如学生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青蛙写诗》一课,我就给学生配上了比较欢快的音乐,学生在这样的音乐中美美地读课文,看着他们陶醉的模样,真想让时间就停止在这一时刻啊!当然课文类型不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我读书我快乐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约是15分钟左右,自控能力比较弱,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产生疲劳感。于是,我在教学中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同桌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次基础上,我还采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如奖小红花,奖小红旗,盖有趣的印章等,让学生在快乐中读书。
  此外,根据本班的实践情况,我还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前这三分钟里,学生可以读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可以讲一个故事,可以说两则谜语等等。我还定期进行“读书能手”“读书之星”等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等举办的读书活动和讲故事比赛活动等。我还把孩子们的成果分享在班级微信群。这样,既提高孩子们读书的知名度,又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孩子们就更加热爱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