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作者】 江天丰
【机构】 (广西陆川县古城镇中心学校)
【正文】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应用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1、场地、器材原因。由于场地、器材的原因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是时有发生,例如:某校由于篮板脱落砸伤学生;还有教师指挥学生在沙石场地上跑步,学生由于摔倒造成擦伤;还有因为器材摆放,搬运,场地是否平整等原因。所以由于场地、器材的原因造成学生的伤害,将会让我们更加后悔不已,所以,学校应及时的检查学校的器材,教师应避免在有安全隐患出现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教学。
2、体育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作用是使学生的体温升高,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适应剧烈运动,从而进入课的基本部分打下物质基础。由于体育教学中体育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是没有做,就进入到剧烈的体育运动中,学生会出现身体不适,例如:恶心、呕吐、韧带拉伤、甚至是昏厥,等等。
3、学生着装不符合安全要求。学生的衣服紧身不适合运动;在衣服上有危险性的配饰,如别针,项链。身上装有硬物,如钥匙、小刀,等等。
4、课的组织管理不严密。有些体育运动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例如:铅球、标枪等投掷项目,篮球、足球等同场对抗项目等等,尤其课堂上有许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调皮不听老师指挥。教学管理不足,出现学生在铅球、标枪等项目中被砸伤、插伤。篮球、足球等项目由于相互冲撞,被撞伤,等等。
5、运动量过大。运动量过大是学生参与的运动强度与时间超出了学生身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导致学生过度疲劳,导致学生运动能力下降,极易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抽筋、甚至昏厥。
6、学生练习时安全保护措施不得力。在一些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体育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师要进行一些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双杠的杠上行走;跳箱;体操的滚翻,等等。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安排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止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伤害,跳箱时可能被磕到箱子摔伤,滚翻是扭伤头部,等等。
二、小学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预防
小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责任感和动机不断增强,但往往从兴趣出发;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分散;多动,调皮,喜欢模仿;对老师有很强的尊敬和依恋之情,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自控能力差。由于小学生多动、调皮、好奇心强、不善于控制等心理特点,学生可能会因为好玩相互追逐而摔伤,相互碰撞而撞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更要保持万分谨慎的态度,让学生保持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进行练习,并且学生对伤害的预知能力差,更加需要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伤害进行预知,并加以预防,减少与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
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尤其是小学生,安全意识更加薄弱,如有的小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学生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尤其是小学生在运动时出现类似的动作更加危险,如学生跑步时,如果被后面的学生推倒,等等。在小学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感,他们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教师应在教学中要时常地提醒学生那些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提醒并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小学体育教学一般以跑、跳、体育游戏为主,所以有很多方面要值得注意。如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冲撞,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扭伤。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3、科学合理教学组织管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对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骤当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做好预防安全的有效措施。科学制定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4、教学内容要合理,运动负荷适宜。小学生的肌纤维较细,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力量素质较差,只适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而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则会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在小学适宜安排一些速度性的运动内容,我们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5、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由于场地、器材引发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如场地方面不平整、过硬、有沙石等;由于器械的安装的不稳固,器械上锈,老化等。所以学校应该定期对场地、器械进行检查,预防由于场地、器械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
6、对小学生建立病史档案,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学校应建立学生的病史档案,将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名单交到体育教师手中,例如,学生有先天性的心脏病、脆骨病等。避免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由于参与剧烈运动而引发的伤害。同时要做好对学生病史的保密工作,可以对不适宜剧烈运动的学生开展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并配备运动损伤处置药品与设备等等。从而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体育课的课前设计上、课中的组织管理上、课后放松调整上,教师都应留心观察,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1、场地、器材原因。由于场地、器材的原因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是时有发生,例如:某校由于篮板脱落砸伤学生;还有教师指挥学生在沙石场地上跑步,学生由于摔倒造成擦伤;还有因为器材摆放,搬运,场地是否平整等原因。所以由于场地、器材的原因造成学生的伤害,将会让我们更加后悔不已,所以,学校应及时的检查学校的器材,教师应避免在有安全隐患出现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教学。
2、体育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作用是使学生的体温升高,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适应剧烈运动,从而进入课的基本部分打下物质基础。由于体育教学中体育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是没有做,就进入到剧烈的体育运动中,学生会出现身体不适,例如:恶心、呕吐、韧带拉伤、甚至是昏厥,等等。
3、学生着装不符合安全要求。学生的衣服紧身不适合运动;在衣服上有危险性的配饰,如别针,项链。身上装有硬物,如钥匙、小刀,等等。
4、课的组织管理不严密。有些体育运动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例如:铅球、标枪等投掷项目,篮球、足球等同场对抗项目等等,尤其课堂上有许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调皮不听老师指挥。教学管理不足,出现学生在铅球、标枪等项目中被砸伤、插伤。篮球、足球等项目由于相互冲撞,被撞伤,等等。
5、运动量过大。运动量过大是学生参与的运动强度与时间超出了学生身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导致学生过度疲劳,导致学生运动能力下降,极易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抽筋、甚至昏厥。
6、学生练习时安全保护措施不得力。在一些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体育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师要进行一些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双杠的杠上行走;跳箱;体操的滚翻,等等。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安排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止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伤害,跳箱时可能被磕到箱子摔伤,滚翻是扭伤头部,等等。
二、小学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预防
小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责任感和动机不断增强,但往往从兴趣出发;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分散;多动,调皮,喜欢模仿;对老师有很强的尊敬和依恋之情,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自控能力差。由于小学生多动、调皮、好奇心强、不善于控制等心理特点,学生可能会因为好玩相互追逐而摔伤,相互碰撞而撞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更要保持万分谨慎的态度,让学生保持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进行练习,并且学生对伤害的预知能力差,更加需要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伤害进行预知,并加以预防,减少与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
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尤其是小学生,安全意识更加薄弱,如有的小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学生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尤其是小学生在运动时出现类似的动作更加危险,如学生跑步时,如果被后面的学生推倒,等等。在小学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感,他们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教师应在教学中要时常地提醒学生那些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提醒并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小学体育教学一般以跑、跳、体育游戏为主,所以有很多方面要值得注意。如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冲撞,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扭伤。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3、科学合理教学组织管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对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骤当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做好预防安全的有效措施。科学制定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4、教学内容要合理,运动负荷适宜。小学生的肌纤维较细,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力量素质较差,只适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而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则会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在小学适宜安排一些速度性的运动内容,我们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5、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由于场地、器材引发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如场地方面不平整、过硬、有沙石等;由于器械的安装的不稳固,器械上锈,老化等。所以学校应该定期对场地、器械进行检查,预防由于场地、器械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
6、对小学生建立病史档案,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学校应建立学生的病史档案,将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名单交到体育教师手中,例如,学生有先天性的心脏病、脆骨病等。避免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由于参与剧烈运动而引发的伤害。同时要做好对学生病史的保密工作,可以对不适宜剧烈运动的学生开展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并配备运动损伤处置药品与设备等等。从而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体育课的课前设计上、课中的组织管理上、课后放松调整上,教师都应留心观察,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