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课堂情境的创设与导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作者】 王守梅
【机构】 (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学校小学部)
【正文】摘 要: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与导入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加的专注,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从中逐渐感知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开展课堂情境教学,熟悉课堂情境的创设与导入方法,利用其积极作用来开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下面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来探究课堂情境的创设与导入方式,为实际教学应用做好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案例
一、在课堂上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上需要激发其自主性,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激发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想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以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和学生有关的事物和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具体的案例探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观察物体。”
课前准备:开展课堂情境的创设与导入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提问的方法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心理学内容分析,通过提问的方法来让学生具备观察物体的能力。
探究教学内容:“观察物体”这一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里已经具备了一些认知能力,假如将物体某一部分具体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甚至可能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也难以认出来。利用提问猜谜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具备透过事物的表象观察本质的能力。
教学目的:第一,让学生能够对生活充满热情;第二,通过提问猜谜的方法,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一物体部位的具体照片,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生1:是桌子。
生2:是地板。
教师:大家可以自主进行思考之后进行小组探讨。
教学措施: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猜谜,教师随着学生的答案来更换幻灯片,直至展现该谜题的完整样子。
教学评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让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教师在开始提问后,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被有效的激发,从而在教学中能够积极自主的参与其中,对培养学生全面认知物体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潜移默化中就引出了该课程主题。
二、利用学生的认知碰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想要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数学,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思维,想要发挥思维,首先就要有效的利用疑问,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平衡转为失衡再转为平衡的一个循序的过程。所以在开始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要不同根据学生目前的认识构造开始,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导入,要诱导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认知碰撞,也就是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进行心理平衡的转换,从而能够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学习渴望。具体的案例探究:
教学内容: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探究教学内容:在开展本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擅于使用多媒体设备和小组探究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寻找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里,教师自身要确认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有效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差异的教学氛围,诱导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和处理问题。
教学目的:第一,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第二,有效开展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认知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让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和公式转变。
课堂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里狮子捕捉斑马的视频,再提出疑问“狮子怎么样才能够捕捉到斑马?”
学生:狮子的速度要快过斑马!
教师:大家现在进行分组探究并计算,假如狮子3小时能够跑400千米,斑马6小时能够跑400千米,那么谁的速度比较快呢?
教学措施: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比较,方法分别为直接对比、除法计算对比、类比推算、公式计算,诱导学生学会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直到学生得到答案之后,再给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论:在路程和时间具有差异的情况中,学生难以直接通过对比时间和路程的方式来得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所以教师能够诱导学生进行公式运算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教师转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措施,通过小组探究和多媒体设备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结
课堂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学习相关的案例,来开展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芳萍. 课堂情境的创设与导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 科技展望, 2017, 27(22)
[2] 谢海云. 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 教育科研论坛, 2010(10):47-48
[3] 陈锦治. 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 现代交际, 2016(2):212-21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案例
一、在课堂上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上需要激发其自主性,从而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激发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想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以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和学生有关的事物和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具体的案例探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观察物体。”
课前准备:开展课堂情境的创设与导入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提问的方法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心理学内容分析,通过提问的方法来让学生具备观察物体的能力。
探究教学内容:“观察物体”这一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里已经具备了一些认知能力,假如将物体某一部分具体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甚至可能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也难以认出来。利用提问猜谜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具备透过事物的表象观察本质的能力。
教学目的:第一,让学生能够对生活充满热情;第二,通过提问猜谜的方法,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一物体部位的具体照片,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生1:是桌子。
生2:是地板。
教师:大家可以自主进行思考之后进行小组探讨。
教学措施: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猜谜,教师随着学生的答案来更换幻灯片,直至展现该谜题的完整样子。
教学评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让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教师在开始提问后,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被有效的激发,从而在教学中能够积极自主的参与其中,对培养学生全面认知物体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潜移默化中就引出了该课程主题。
二、利用学生的认知碰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想要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数学,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思维,想要发挥思维,首先就要有效的利用疑问,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平衡转为失衡再转为平衡的一个循序的过程。所以在开始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要不同根据学生目前的认识构造开始,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导入,要诱导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认知碰撞,也就是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进行心理平衡的转换,从而能够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学习渴望。具体的案例探究:
教学内容: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探究教学内容:在开展本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擅于使用多媒体设备和小组探究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寻找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里,教师自身要确认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有效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差异的教学氛围,诱导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和处理问题。
教学目的:第一,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第二,有效开展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认知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让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和公式转变。
课堂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里狮子捕捉斑马的视频,再提出疑问“狮子怎么样才能够捕捉到斑马?”
学生:狮子的速度要快过斑马!
教师:大家现在进行分组探究并计算,假如狮子3小时能够跑400千米,斑马6小时能够跑400千米,那么谁的速度比较快呢?
教学措施: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比较,方法分别为直接对比、除法计算对比、类比推算、公式计算,诱导学生学会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直到学生得到答案之后,再给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论:在路程和时间具有差异的情况中,学生难以直接通过对比时间和路程的方式来得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所以教师能够诱导学生进行公式运算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联系。教师转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措施,通过小组探究和多媒体设备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结
课堂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学习相关的案例,来开展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芳萍. 课堂情境的创设与导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 科技展望, 2017, 27(22)
[2] 谢海云. 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 教育科研论坛, 2010(10):47-48
[3] 陈锦治. 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 现代交际, 2016(2):2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