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效率与策略

【作者】 余晓琴

【机构】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


【正文】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复习,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的目的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制定详细复习计划,分步实施;整合教材,构建知识网络,明确考试方向;关注学生人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爱学生,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关注时事,结合时政热点设计问题,强化训练;注重信息反馈,提高复习效果等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旨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质量。
  关键词:目标;作用;计划;难点;训练;兴趣 
  从最初的思想品德课程,到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变化很大:教学观念的更新,教材的翻版,考试方式灵活,考题多变,考试内容不固定,学生的不断变化,这都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不变的是课程的德育性和适应性,即培养四有新人,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因此,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加困难,他们的知识面较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分析,怎样答题,在中考中失分较为严重。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复习。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初三道德与法治课的复习效率呢?
  一、明确复习依据和目标
  课程标准应成为复习的依据和标准,要用课标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方向,作为复习的总指挥和统帅。在复习中,要特别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适度的对教材进行增、减、删。
  二、明确复习的作用
  首先,复习能够让学生能够准确、熟悉地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其次复习能让学生能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清晰化、形成知识网络。第三,复习能使学生能做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同时也能让老师弥补教学中的不足。第四,复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思维分析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复习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第六,学生和老师在复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能使师生情感得到升华。
  三、 分析往年的学业考试试卷,把握考试方向
  通过对过去多年的学业考试试卷的分析研究,学业考试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客观题,出现的题型是选择题,分值为28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易混易错的区分能力。第二部分是主观题,包括分享题、辨析题、以时事为背景的材料题、活动题等,分值为32分。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初三道德与法治老师只有准确把握考试题型,考试方向才能做到在有效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
  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初三道德与法治课的复习可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四月上学到一诊考试,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形成系统的,清晰的知识网;第二阶段:一诊考试结束到五月上旬,主要任务是专题训练,突破难点;第三阶段:五月中旬到学业考试前,主要任务是综合训练,准确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五、 整合教材,整理知识点,加强记忆,有效复习
  面对知识点多,零散,时间紧的困难,我们可以将教材进行整合,在整合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按知识块整合,也可以按册整合。这样既可以让老师清楚的知道复习内容的量和复习结构,更好的安排复习计划,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里形成清晰的知识网,从而达到节约时间,高效复习。同时还有利于分层教学,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准确的明确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提高复习效率。
  六、 突破难点——对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
  主观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度较大的题,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而主观题中难度较大的又是材料分析题和情景分析题。因此,要想在学业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突破这一难关。要突破这一难关,除了要求学生记忆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
  (一) 材料分析题
  在学业考试中,材料分析题一般都是以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或我们身边的事情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基本原理、观点、概念等分析题干的材料或观点,并回答所提出的实际问题的一种题型。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能对社会热点或生活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重点知识熟练掌握并深刻理解。
  做这类题的步骤:审题——分析——作答。
  第一步:读懂材料,审清问题——审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的内容,并勾画出重点词、句,归纳重点,概括出主要观点。其次对给出的问题认真审查,确定答题范围,抓住材料中勾画的重点词、句去理解题意。最后认真分析,回忆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找出问题和材料的内在联系。
  第二步:对照问题,寻求和教材的结合点——分析
  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整理解题思路,找到材料和设问与相关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即使用教材的知识点回答问题,这是回答此题的关键。
  第三步: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出答案——作答
  在阐述原理时,要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用词科学合理,多用教材上的语言。在涉及多个知识点时,要做到考虑主次先后,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分点答题。让阅卷老师在阅卷时能快速、准确的找到答案中的要点。
  (二) 情境分析题
  情境分析题在学业考试中往往采用人物对话(包括漫画、文字材料、表格等。)事件的发生过程设置情境,这些题主要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实践探究为主,形式多样,兼容性强,灵活多变,答案不唯一,所以学生在面对这类题时很难准确的写出答案。主要出现的问题有:读不懂图意;不能准确的判断该用教材中的哪部分观点来回答问题;很难找到题干与观点的切合点;书写答案时思路不清晰或要点不全。要达到准确的书写出答案:应该做到以下步骤:
  第一步:分析情境材料、设置的问题,获取问题信息。这要求我们读懂情境内涵,准确判断问题类型(启示、警示、建议、方法等)。
  第二步:明确材料重点和试题的设问要求,带着问题信息仔细阅读情境材料,明确材料所反映的事实、观点或主张。
  第三步:找准理论依据、设问,结合教材,从教材上找出理论并合理正确的利用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系统分析,找到材料与教材观点的有机结合点,整理成文,最终形成完整的答案。
  七、 关注时事,强化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命题信息也在逐渐增大,试题呈现出“提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特点。而我们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了解时事途径和信息量相对较少,对于他们来说做类似的题难度更大。因此,在复习时,老师特别要注意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设计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弥补他们的不足,从而实现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八、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复习课主要要求学生记忆基础知识,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复习课的课堂相对新课的课堂来说比较枯燥。在复习课中不管老师教给学生的方法有多好、多巧,只要学生不感兴趣,不运用在学习实践中,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有趣的复习方式和灵活的复习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总的来说,复习方法很重要。但关键在基础,其次再审题,最后细答题。中考复习中因人而异、因生而异,无论哪种方式复习,都是为学生应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了解适应社会提供窗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同时又能实现德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