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音乐课堂结合音乐 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教学的探究

【作者】 陈城艺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


【正文】  摘 要:随着当下音乐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课堂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也成为现今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怎样教学,怎样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有效的进行音乐教学,也是广大奋战在高中音乐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共同思考的话题。本文主要通过教师专业技能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教学来分析和研究,同时根据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浅析高中音乐课堂如何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教学,使其更好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核心素养;有效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音乐课程要“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其中强调了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我们注意到,在本次《标准》中,首次提到了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什么是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所谓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达到一定的审美情趣,学生利用音乐素材进行艺术表达以及对音乐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三者即相互融合又相辅相成,结合三个方面的内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减少教学时间等方面的浪费,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也在中探索前行;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高中音乐教师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即专业技能上面,下面,结合笔者的从教经验,我将从教师的专业技能这一方面来论述我对当下高中音乐课堂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众所周知,高中音乐课程跟大学音乐课程由于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区别,大学音乐课程专业性更强,而高中音乐课程则侧重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的培养,我们未来所教授的对象就决定了我们在大学音乐学习中,掌握一定的音乐各方面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音乐课堂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水平。在实际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课本上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一些歌曲的听赏以及教学,教师如果能够很好的展示以及示范,就能更好的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歌曲情感及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感知音乐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这也是结合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之一—审美感知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一些声乐课程内容我认为教师演唱示范效果大于视频欣赏,因为教师示范更直观,学生近距离感受,更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音乐教材是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在教材第二单元音乐的美—悲剧美的音乐内容中,听赏与体验环节是一首悲剧美的代表性歌曲之一《松花江上》—词曲张寒晖,这首歌曲创作于1936年11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逼迫东北军参加内战,人们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张寒晖每天见到这种惨景,感同身受,于是便悲愤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以近乎哭诉与强烈愤慨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渴望自由的声音;下面,结合谱例片段来分析这首歌曲:
  谱例1(片段)















  歌曲为将E大调,3/4拍,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歌曲第一段的旋律起伏跌宕、悲伤激愤,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东北松花江,以及那里的父老乡亲无比的爱恋之情。
  谱例2(片段)






  谱例2为歌曲的第二段,该段旋律具有呼号、痛苦、悲愤和呻吟的感情色彩。
  谱例3(片段)















  尾声部分用呼天喊地的旋律,悲痛欲绝地唱出对爹娘的呼唤,音乐在牵魂动魄、催人泪下的情绪中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通过歌曲分析我们得知,改曲强烈的悲剧性色彩就在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结合音乐家的音乐创作,赋予这首歌曲特殊的意义,给我们呈现出了音乐的悲剧性,但如果单凭视频的欣赏我觉得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融入歌曲情感进行示范演唱,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更为直观、更为深刻的审美感知,进而升华对歌曲文化内涵的理解,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二、高中音乐课堂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与教师基本的钢琴伴奏和演奏水平密不可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特别是涉及到歌曲教唱内容的时候,教师如果能掌握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就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学唱情绪,从而减少教师在教唱环节的时间,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笔者所在地区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如果完全依靠学生用自身的音乐基础进行学习和表达可能会稍有欠缺,且所得到的音乐感受不能最大化的体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那么,怎样带动大部分学生参与到音乐的表达当中来呢,这就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引导和带动,例如在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贵州少数民族音乐鉴赏的实际教学中,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我会组织学生学唱布依族的代表歌曲之一《好花红》,如果让学生一味跟音乐伴奏或音频学唱,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唱速度也较慢,进而在教唱环节花费过多时间,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大量实践证明,教师钢琴弹奏,学生跟唱的效果最佳,与音乐伴奏或音频学唱相比,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所花费的教学时间更短,学习效率更高,因为教师可处理的灵活性更强,学生更能充分进行音乐表现,即融合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艺术表现的内涵,又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高中音乐课堂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也离不开教师其他器乐的掌握。要想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他器乐演奏能力的掌握也是要具备的,比如西洋乐器、民族乐器等等,如能基本掌握其中一项并能简单演示,在课堂教学当中就一定有用武之地,即拓展了学生视野,让学生对具体音乐表达的认识更直观、更具体,也符合当下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要相信,多才多艺的音乐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对你的专业上的肯定也会让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文中内容仅从音乐教师的综合专业技能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进行论述,中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除了具备一定的综合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音乐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中学音乐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单一发展转向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对各种音乐文化的了解等等;我们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教师具备了以上能力之后更要具备一颗孜孜不倦的学习心态,俗话说:“教师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就要有一桶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教师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片汪洋,这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新的文化知识,才不会墨守陈规,才不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才能掌控课堂,真正做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前 刘清华.音乐鉴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孔杰歌曲《松花江上》的曲式结构与情感表达之关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