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作者】 祝右强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第四小学)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语文教学要沟通感情,把学生引入积极的学习情境;其次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发挥示范作用;再次语文教学要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爱好情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门功课产生较高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强,效果就好。否则,学习被动,效果就差。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都强调了兴趣的重要。 当前素质教育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我们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朗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都很有帮助。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方法:
一、沟通感情,把学生引入积极的学习情境
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首先师生双方一定要注意沟通感情,将学生引人积极的学习情境。这要求老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 因为教师爱学生能促进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学校作了一次测试:随意圈一些名单交给校长及有关老师,说这些是极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八个月之后又来到该学校作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较其他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快,求知欲望更高,与教师的感情更深。 其实这是爱在教育中起的作用,这些学生受到有关教师爱的关怀和注意,正是这种爱的力量促进了学生的上进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教师对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或是一种满意的眼神,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也能领会到教师对他的爱,学生会因此而喜爱这个教师,而学生往往是因为喜爱这个教师而爱上他所教的课,从而对教师教的课产生浓厚兴趣,成语“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如果一位教师上课时,老是板起一副脸孔,动辄斥责学生,学生对这位教师产生了反感,对他教的课还会感兴趣吗?朗读教学也是这样,要使学生对朗读感兴趣,那么这位朗读的教师就必须注意与学生沟通感情,很好地将学生引人积极的学习情境,这是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的大前提。
二、提高自身水平,发挥示范作用
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仅是爱学生还是不够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平时要注意阅读与朗读有关的书刊,收听或观看有关朗读的录音、录像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近年年,中央电视台开设了“电视诗歌散文展播”栏目,并根据诗歌、散文的内容配有相关的画面,加上美妙的音乐,魅力十足的配音朗读,让观众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尤其是配音朗读者许多都是国内的朗读名家,语文教师如果经常收看这个节目,并把它录下来,反复琢磨,从中学习朗读技巧,自己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带着真情实感去朗读给学生听,在朗读时,努力做到:感情丰富、快慢适中、抑扬顿挫、语音准确,用自己的优美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听你朗读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确实具有不可低估的教学魅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恰到好处的表情,声情并茂,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听其声、见其形,受到熏陶和感染就会对朗读产生兴趣。 如果教师朗读水平较低,朗读起来发音不准,语调平平,表情呆板,像和尚念经,学生听了味同嚼蜡,就不可能对朗读感兴趣。
三、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方式,它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些学生由于普通话发音不够准确,加上胆子小,自卑心理强,不敢大声朗读课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在积极、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树立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在课堂上开口朗读的兴趣。 我教过一个学生,她由于发音不够准确,一开口朗读,同学们就取笑她,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很怕开口朗读课文,于是我特意多叫她起来朗读,并多次鼓励她,只要她敢站起来大声朗读课文,哪怕是读得不是很好,我都对她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敢大胆放声朗读了,很好!”、“发音比上次准确多了”、“这次朗读是最好的一次”。只要她有一点小进步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对她的表扬、鼓励越多,她的自信心就越强,朗读兴趣就越浓,后来她还多次主动站起来朗读课文,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第一,适当开展朗读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根据青少年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开展朗读竞赛活动。 如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竞赛;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竞赛;每个学期在班上进行一到两次朗诵竞赛,要求人人参与,并规定学生在两分钟到四分钟时间内到讲台上朗读自己喜爱的一首诗或一篇散文,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做记录,不仅要给学生打分,而且要把学生朗诵的优缺点记下来,以便今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朗诵。 朗诵竞赛结束后,教师要根据竞赛情況作小结,及时表扬朗诵得好的同学,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第二,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活动。组织学生收听或观看有关朗读的录音或录像教材,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解说,让学生从中领会朗读技巧,感受朗读乐趣,在美的享受中增加朗读兴趣。 第三,在班上成立朗读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朗读交流,语文教师还可以对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朗读指导,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爱好情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门功课产生较高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强,效果就好。否则,学习被动,效果就差。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都强调了兴趣的重要。 当前素质教育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我们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朗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都很有帮助。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方法:
一、沟通感情,把学生引入积极的学习情境
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首先师生双方一定要注意沟通感情,将学生引人积极的学习情境。这要求老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 因为教师爱学生能促进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学校作了一次测试:随意圈一些名单交给校长及有关老师,说这些是极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八个月之后又来到该学校作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较其他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快,求知欲望更高,与教师的感情更深。 其实这是爱在教育中起的作用,这些学生受到有关教师爱的关怀和注意,正是这种爱的力量促进了学生的上进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教师对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或是一种满意的眼神,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也能领会到教师对他的爱,学生会因此而喜爱这个教师,而学生往往是因为喜爱这个教师而爱上他所教的课,从而对教师教的课产生浓厚兴趣,成语“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如果一位教师上课时,老是板起一副脸孔,动辄斥责学生,学生对这位教师产生了反感,对他教的课还会感兴趣吗?朗读教学也是这样,要使学生对朗读感兴趣,那么这位朗读的教师就必须注意与学生沟通感情,很好地将学生引人积极的学习情境,这是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的大前提。
二、提高自身水平,发挥示范作用
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仅是爱学生还是不够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平时要注意阅读与朗读有关的书刊,收听或观看有关朗读的录音、录像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近年年,中央电视台开设了“电视诗歌散文展播”栏目,并根据诗歌、散文的内容配有相关的画面,加上美妙的音乐,魅力十足的配音朗读,让观众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尤其是配音朗读者许多都是国内的朗读名家,语文教师如果经常收看这个节目,并把它录下来,反复琢磨,从中学习朗读技巧,自己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带着真情实感去朗读给学生听,在朗读时,努力做到:感情丰富、快慢适中、抑扬顿挫、语音准确,用自己的优美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听你朗读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确实具有不可低估的教学魅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恰到好处的表情,声情并茂,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听其声、见其形,受到熏陶和感染就会对朗读产生兴趣。 如果教师朗读水平较低,朗读起来发音不准,语调平平,表情呆板,像和尚念经,学生听了味同嚼蜡,就不可能对朗读感兴趣。
三、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方式,它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些学生由于普通话发音不够准确,加上胆子小,自卑心理强,不敢大声朗读课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在积极、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树立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在课堂上开口朗读的兴趣。 我教过一个学生,她由于发音不够准确,一开口朗读,同学们就取笑她,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很怕开口朗读课文,于是我特意多叫她起来朗读,并多次鼓励她,只要她敢站起来大声朗读课文,哪怕是读得不是很好,我都对她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敢大胆放声朗读了,很好!”、“发音比上次准确多了”、“这次朗读是最好的一次”。只要她有一点小进步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对她的表扬、鼓励越多,她的自信心就越强,朗读兴趣就越浓,后来她还多次主动站起来朗读课文,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第一,适当开展朗读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根据青少年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开展朗读竞赛活动。 如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竞赛;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竞赛;每个学期在班上进行一到两次朗诵竞赛,要求人人参与,并规定学生在两分钟到四分钟时间内到讲台上朗读自己喜爱的一首诗或一篇散文,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做记录,不仅要给学生打分,而且要把学生朗诵的优缺点记下来,以便今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朗诵。 朗诵竞赛结束后,教师要根据竞赛情況作小结,及时表扬朗诵得好的同学,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第二,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活动。组织学生收听或观看有关朗读的录音或录像教材,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解说,让学生从中领会朗读技巧,感受朗读乐趣,在美的享受中增加朗读兴趣。 第三,在班上成立朗读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朗读交流,语文教师还可以对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朗读指导,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