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之——语言提炼与课堂效益
【作者】 古吉平
【机构】 (重庆市黔江区政治教研员)
【正文】摘 要: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益是每一届高三师生关注的问题,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迎考是一个系统工程。把握住时间节点,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实现复习效率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语言的提炼,在不同的复习阶段用不同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实质也是对高考政治学科复习精要的总结。
关键词: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语言;提炼;效益
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落实基础,重知识,建体系;第二轮复习注重能力培养;第三轮复习注重方法提炼,进行归纳总结。每一轮复习都有自己的特点,提高效益要研究这些特点、根据教材、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知识构成来合理安排教学,探究其中的规律,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我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复习阶段的特点对教学言进行了一些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语言精要。
一轮复习三件宝:教材、笔记和资料。对教师而言就是“三重”:重视教材、重视学生的笔记、重视对教辅资料的使用。因此,第一轮的教法就是夯实教材,重视笔记,用好资料;对学生而言就是过“三关”:过教材关、过笔记关、过作业关。延伸出来的学法就是:看书、动笔与思考,归纳感悟与方法。下面我谈谈对“三重”“三关”的理解。
教材是本,教材是纲,一轮的复习必须深耕教材,吃透教材,落实教材!离开教材进行第一轮复习一定事倍功半或者说是低效益的,甚至是无效的。忠于教材,就是忠于教材的观点,忠于教材的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让学生明白教材的重要性,抓住教材展开复习,把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记准确、理解透、会运用。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条线索。就是以教材为中心,抓住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两条线索。这也是我们人教版教材编排的逻辑顺序。把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条理化,层次化,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深刻和道理,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浅显易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调动起来,不仅喜欢政治课,而且喜欢政治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笔记非常重要,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知识的理解消化涉及到易混易错、延伸扩展,运用涉及典型题例,体系涉及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就要让学生学会做笔记的习惯,把每一个考点、知识点、按教材的逻辑顺序逐一记下来,纲举目张,条理分明,有知识点的总结,有每一课的总结,有单元总结,知识在记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对于文科生而言,会作笔记本身就是一种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进入高中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为什么这里我们还要强调笔记,与高一高二的笔记有什么不同呢?高一高二学生的笔记一般都是写在书上的,比较零散,不系统没有归类,如果高三继续把笔记做在书上,就会形成混乱。高三的笔记要求学生专用笔记本,独立成册。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进行归类总结。
三是用好资料书。进入高三,学生都有一本资料书,这是学科备课组(教研组)通过集体教研在众多的资料书中反复比较、甄别、择优海选出来的,当然,学科备课组(教研组)可以根据复习进度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自编资料。不管是自编或者是优选资料,标准是什么?一般说来,一套优秀的资料书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考点精讲,二是高考经典题例,三是训练提高。考点精讲部分一般都要有《考纲》及《课标》要求、知识体系结构图、近几年的考题分布即考点的双向细目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延伸、易混易错知识点、错题的归因解析。在高考经典题例部分要有近三年到近五年的高考真题解析,解析过程要全,不能只提供参与答案,最好有阅卷评分标准,给学生明确的高考指向。训练提高部分,分考点练(课时训练)和单元练,单独成册为好。实践中,“考点练”较“课时练”更好些。(一个考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知识容量,比较好命题。一个课时在高三复习的第一个阶段内容相对较少,只是讲得较细较深,事例较多,命题的容量不够)每个练习都设计成40~50分钟,应符合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学科的时间要求。练习题型的设计分选择题(客观题)和主观题。12个选择题,2个主观材料题。主观题设五个问,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滚动复习的要求涉及内容可作调整,可以有所侧重)。
教学辅导资料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在课堂上用好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课时练习要在课后利用自习课统一集中训练完成。考点练的要求是:独立思考、统一时间、独立完成。学生手里不要有第一轮复习资料的参考答案(建议把学生的参考答案收缴统一交科代表保存),学生一旦有了答案,就会产生依赖心理,特别是成绩中等和中偏下的学生会有畏难情绪,照抄答案会导致思维固化,达不到训练提高能力主思维的目的。学生的训练完成后立即上交课代表处,课代表统计后及时交老师,老师及时全批全改,及时统计作业情况,及时讲评。只要我们把每一次练习都当作是高考,那么高考就变成了平时的训练,训练的环节是落实教材形成能力的关键,千万马虎不得。要让学生高度重视,反复训练,形成高考意识。这样的训练也许开始对某些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时间一长,学生会养成习惯,思维和能力相应会得到提高。
一轮复习三件宝:教材、笔记和资料。一句话的功夫,看似简单,却包含着大道理,老师上课天天强调,学生自然会引起重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你的经典语言,更让学生掌握了第一轮的复习精髓,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
二轮复习三件宝:体系、纠错与思维。
进入第二轮复习,课堂结构发生变化,原来以考点为单位组织复习教学,现在要以每一课为单位组织复习教学,课堂的容量大大增加,不再是逐个夯实知识点,而是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指导学生鉴别易混易错、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课堂问题的设置应以思辨为主,让学生的学科思维即分析和综合能力快速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是升华到怎么办和怎么用。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个阶段的核心,教学要围绕易混易错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展开才是硬道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是:二轮复习重能力,体系、纠错与思维。要回想要点查漏忘,温习典例纠偏差;扫清知识盲点,理清知识模糊点,链接思维断点。
三轮复习三件宝:心态、方法与训练
进入第三轮,教材的知识点基本落实,知识体系也已构建,复习的重点在于心态的调整、方法的总结和反复的训练。
临近高考,一些非教学因素往往会影响复习的质量和效益,部分学生心理会发生变化,会产生紧张、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惫,学习效率下降,形成我们常说的“高原反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后果会很严重。上课时教师首先调整情绪,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暗示。我在此阶段,课前的开场语是:全神贯注、充满激情,今天我们复习……,专注和激情是解决学生“高原反映”的良药,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另外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强调高考是自己和自己比,要追求内心深处的宁静,达到“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白照大江”的思想境界。早上起床照一照镜子,对自己微笑、进行自我鼓励,按时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是形成良好心态克服“高原反映”的好办法。
方法问题是自我感悟与反思的总结,有学习方法、解题方法和应试方法,属于技术性问题。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有效果就行,解题方法要归类总结,牢记于心,应试方法要在实践中形成,包括时间的分配、先易后难的选择、难度题的处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每一次考试提高学生对考试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后期的训练较多,往往采用以考代练的形式。几乎天天有考试,年级每周按高考的时间要求往往会组织集中考试。只要我们严格考试流程就会让学生在考试中成长,熟能生巧,成为考场“老手”。反复训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得到升华,成为考场骄子。
总之,高三的思想政治的复习是漫长而又短暂的,而课堂作为复习的主阵地,我们做到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以语言的提炼来引导学生的学,就一定会实现收到好的复习效益。
关键词: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语言;提炼;效益
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落实基础,重知识,建体系;第二轮复习注重能力培养;第三轮复习注重方法提炼,进行归纳总结。每一轮复习都有自己的特点,提高效益要研究这些特点、根据教材、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知识构成来合理安排教学,探究其中的规律,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我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复习阶段的特点对教学言进行了一些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语言精要。
一轮复习三件宝:教材、笔记和资料。对教师而言就是“三重”:重视教材、重视学生的笔记、重视对教辅资料的使用。因此,第一轮的教法就是夯实教材,重视笔记,用好资料;对学生而言就是过“三关”:过教材关、过笔记关、过作业关。延伸出来的学法就是:看书、动笔与思考,归纳感悟与方法。下面我谈谈对“三重”“三关”的理解。
教材是本,教材是纲,一轮的复习必须深耕教材,吃透教材,落实教材!离开教材进行第一轮复习一定事倍功半或者说是低效益的,甚至是无效的。忠于教材,就是忠于教材的观点,忠于教材的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让学生明白教材的重要性,抓住教材展开复习,把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记准确、理解透、会运用。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条线索。就是以教材为中心,抓住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两条线索。这也是我们人教版教材编排的逻辑顺序。把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条理化,层次化,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深刻和道理,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浅显易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调动起来,不仅喜欢政治课,而且喜欢政治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笔记非常重要,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知识的理解消化涉及到易混易错、延伸扩展,运用涉及典型题例,体系涉及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就要让学生学会做笔记的习惯,把每一个考点、知识点、按教材的逻辑顺序逐一记下来,纲举目张,条理分明,有知识点的总结,有每一课的总结,有单元总结,知识在记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对于文科生而言,会作笔记本身就是一种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进入高中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为什么这里我们还要强调笔记,与高一高二的笔记有什么不同呢?高一高二学生的笔记一般都是写在书上的,比较零散,不系统没有归类,如果高三继续把笔记做在书上,就会形成混乱。高三的笔记要求学生专用笔记本,独立成册。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进行归类总结。
三是用好资料书。进入高三,学生都有一本资料书,这是学科备课组(教研组)通过集体教研在众多的资料书中反复比较、甄别、择优海选出来的,当然,学科备课组(教研组)可以根据复习进度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自编资料。不管是自编或者是优选资料,标准是什么?一般说来,一套优秀的资料书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考点精讲,二是高考经典题例,三是训练提高。考点精讲部分一般都要有《考纲》及《课标》要求、知识体系结构图、近几年的考题分布即考点的双向细目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延伸、易混易错知识点、错题的归因解析。在高考经典题例部分要有近三年到近五年的高考真题解析,解析过程要全,不能只提供参与答案,最好有阅卷评分标准,给学生明确的高考指向。训练提高部分,分考点练(课时训练)和单元练,单独成册为好。实践中,“考点练”较“课时练”更好些。(一个考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知识容量,比较好命题。一个课时在高三复习的第一个阶段内容相对较少,只是讲得较细较深,事例较多,命题的容量不够)每个练习都设计成40~50分钟,应符合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学科的时间要求。练习题型的设计分选择题(客观题)和主观题。12个选择题,2个主观材料题。主观题设五个问,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滚动复习的要求涉及内容可作调整,可以有所侧重)。
教学辅导资料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在课堂上用好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课时练习要在课后利用自习课统一集中训练完成。考点练的要求是:独立思考、统一时间、独立完成。学生手里不要有第一轮复习资料的参考答案(建议把学生的参考答案收缴统一交科代表保存),学生一旦有了答案,就会产生依赖心理,特别是成绩中等和中偏下的学生会有畏难情绪,照抄答案会导致思维固化,达不到训练提高能力主思维的目的。学生的训练完成后立即上交课代表处,课代表统计后及时交老师,老师及时全批全改,及时统计作业情况,及时讲评。只要我们把每一次练习都当作是高考,那么高考就变成了平时的训练,训练的环节是落实教材形成能力的关键,千万马虎不得。要让学生高度重视,反复训练,形成高考意识。这样的训练也许开始对某些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时间一长,学生会养成习惯,思维和能力相应会得到提高。
一轮复习三件宝:教材、笔记和资料。一句话的功夫,看似简单,却包含着大道理,老师上课天天强调,学生自然会引起重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你的经典语言,更让学生掌握了第一轮的复习精髓,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
二轮复习三件宝:体系、纠错与思维。
进入第二轮复习,课堂结构发生变化,原来以考点为单位组织复习教学,现在要以每一课为单位组织复习教学,课堂的容量大大增加,不再是逐个夯实知识点,而是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指导学生鉴别易混易错、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课堂问题的设置应以思辨为主,让学生的学科思维即分析和综合能力快速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是升华到怎么办和怎么用。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个阶段的核心,教学要围绕易混易错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展开才是硬道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是:二轮复习重能力,体系、纠错与思维。要回想要点查漏忘,温习典例纠偏差;扫清知识盲点,理清知识模糊点,链接思维断点。
三轮复习三件宝:心态、方法与训练
进入第三轮,教材的知识点基本落实,知识体系也已构建,复习的重点在于心态的调整、方法的总结和反复的训练。
临近高考,一些非教学因素往往会影响复习的质量和效益,部分学生心理会发生变化,会产生紧张、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惫,学习效率下降,形成我们常说的“高原反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后果会很严重。上课时教师首先调整情绪,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暗示。我在此阶段,课前的开场语是:全神贯注、充满激情,今天我们复习……,专注和激情是解决学生“高原反映”的良药,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另外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强调高考是自己和自己比,要追求内心深处的宁静,达到“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白照大江”的思想境界。早上起床照一照镜子,对自己微笑、进行自我鼓励,按时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是形成良好心态克服“高原反映”的好办法。
方法问题是自我感悟与反思的总结,有学习方法、解题方法和应试方法,属于技术性问题。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有效果就行,解题方法要归类总结,牢记于心,应试方法要在实践中形成,包括时间的分配、先易后难的选择、难度题的处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每一次考试提高学生对考试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后期的训练较多,往往采用以考代练的形式。几乎天天有考试,年级每周按高考的时间要求往往会组织集中考试。只要我们严格考试流程就会让学生在考试中成长,熟能生巧,成为考场“老手”。反复训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得到升华,成为考场骄子。
总之,高三的思想政治的复习是漫长而又短暂的,而课堂作为复习的主阵地,我们做到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以语言的提炼来引导学生的学,就一定会实现收到好的复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