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高效自主学习
【作者】 方贤义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一中)
【正文】 摘 要: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发挥自主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式学习
新课标理念提出物理教学必须为学生减负,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将基本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中提高自主意识。
一、发挥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发挥自主意识,克服困难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它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理解能力、自我调节的技能、自我考评的能力以及处理难题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一直是学生,学生要重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不能垂手而坐,只扮演课堂教学中的“听众”。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自主学习”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将学生分成每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多人一组。在使用合作学习策略的时候,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互助的氛围,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形成一种共同学习的平等氛围,激发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更全面地掌握各个知识,开拓思维,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只有在集体活动中,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好地激发,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只有通过团体协作,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不过,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优化小组分配模式,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老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日常学习成绩、家庭成分构成、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秉性脾气,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可以根据异质的标准,以高、中、低三个层次合理搭配。在同样的标准下,不同组之间,整体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要基本保持相同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所得的教学结果才更加具有可比性。从组内人员构成来看,更加有利于优势互补,彼此学习氛围的形成。
第二,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地配合各小组的学习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完全从中脱离出来,而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各个小组学习情况与进度,注意组内各个成员的表现。老师不但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倾听学生的观点与意见,同时也要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活动结束后,要给予及时地点评,进行补充与修改,给予建议。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这一内容时,要涉及“打点、测量、记录、计算”等,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对他们来说可能会因为盲目性而影响学习效果。但是通过小组学习,再加上老师的适时指导,则能够集思广益,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教师要有公平的评价机制。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意防止小组学习变成学生打闹、聊天的机会,所以应该对学习讨论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形成一个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给予公正客观的点评,这一环节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根据各个小组组内人员的学习成绩以及素质水平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以及组员给予嘉奖,对成绩落后的小组以及成员进行鼓励。
三、实施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分析、主动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学习模式就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符合现阶段社会各界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遵循一个顺序:遇到问题、搜集信息数据、提出假设、实证分析、逻辑推理、形成探究能力。在这种类型的学习模式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就是问题的合理设置与提出,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层层深入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知识理论体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课内容的学习为例,物理老师应该根据课本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以及不同阶段学生认识事物思维方式来设置问题:在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出现变化的时候,如何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做出判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在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不能一蹴而就。作为高中物理老师,应耐下心来,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认真地总结与分析。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变化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制订教育方案。选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权利,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式学习
新课标理念提出物理教学必须为学生减负,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将基本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中提高自主意识。
一、发挥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发挥自主意识,克服困难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它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理解能力、自我调节的技能、自我考评的能力以及处理难题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一直是学生,学生要重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不能垂手而坐,只扮演课堂教学中的“听众”。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自主学习”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将学生分成每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多人一组。在使用合作学习策略的时候,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互助的氛围,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形成一种共同学习的平等氛围,激发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更全面地掌握各个知识,开拓思维,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只有在集体活动中,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好地激发,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只有通过团体协作,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不过,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优化小组分配模式,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老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日常学习成绩、家庭成分构成、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秉性脾气,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可以根据异质的标准,以高、中、低三个层次合理搭配。在同样的标准下,不同组之间,整体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要基本保持相同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所得的教学结果才更加具有可比性。从组内人员构成来看,更加有利于优势互补,彼此学习氛围的形成。
第二,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地配合各小组的学习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完全从中脱离出来,而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各个小组学习情况与进度,注意组内各个成员的表现。老师不但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倾听学生的观点与意见,同时也要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活动结束后,要给予及时地点评,进行补充与修改,给予建议。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这一内容时,要涉及“打点、测量、记录、计算”等,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对他们来说可能会因为盲目性而影响学习效果。但是通过小组学习,再加上老师的适时指导,则能够集思广益,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教师要有公平的评价机制。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意防止小组学习变成学生打闹、聊天的机会,所以应该对学习讨论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形成一个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给予公正客观的点评,这一环节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根据各个小组组内人员的学习成绩以及素质水平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以及组员给予嘉奖,对成绩落后的小组以及成员进行鼓励。
三、实施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分析、主动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学习模式就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符合现阶段社会各界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遵循一个顺序:遇到问题、搜集信息数据、提出假设、实证分析、逻辑推理、形成探究能力。在这种类型的学习模式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就是问题的合理设置与提出,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层层深入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知识理论体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课内容的学习为例,物理老师应该根据课本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以及不同阶段学生认识事物思维方式来设置问题:在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出现变化的时候,如何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做出判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在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不能一蹴而就。作为高中物理老师,应耐下心来,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认真地总结与分析。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变化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制订教育方案。选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权利,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