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作者】 张 敏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富路镇中心学校)
【正文】音乐作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从多方面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并且能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音乐情境教学
(一)、用生活、故事、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景色以及各种声音。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看见了鲜艳的花朵、碧绿的油田、自由的小鸟、欢快的蜜蜂,似乎听到了泉水响叮咚,感受到了清新的青草气息,进而加深对歌曲内容以及意境的理解。当进行歌曲教唱时,学生就能快速融入歌曲意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更加认真,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学得更加快速。部分同学,甚至跟随音乐翩翩起舞,这样让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二)、用表演与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艺术教学中,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表演和音乐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展现歌曲内容,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提高教学效果。如《大鹿》这首平淡的音乐,曲调十分简单,音准却不容易掌控,如果让学生直接唱,学生很难学会。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歌曲内容,或者找两个同学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在美妙的旋律开始时进行表演。在这过程中,小兔子会展现出逃命的急切,而大鹿则展现出助人为乐的品行。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会演唱这首歌曲。从小学生性格特征来看,如果教学内容重复、单一,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还会出现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好奇、好新的心理,通过多媒体、音乐动画以及游戏教学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中得到陶冶、启迪,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色彩与音乐结合起来,在学生视觉、听觉相互渗透、贯穿、强化、补充的同时,做好铺垫工作。对于小学生对色彩、形式、形象的敏感度,老师可以利用投影、挂图、简笔画、剪贴等方式对音乐情景进行再现。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创新、审美能力,充分利用图画增添画面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神奇。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以及性格特征,尽量将学生精力放在学习中;通过问题、故事、角色、游戏情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律动”教学的灵活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更能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从耳朵、身体和心灵等全方面获得音乐艺术体验。
三、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的节奏训练
如果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先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使学生对于声音的长短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了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这样加入游戏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也学得透、记得牢。
(二)、游戏化的模仿训练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在引导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展开欣赏,在于借助美好的音乐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很多教学内容中都和大自然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无论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是各种不同动物的歌唱。这些教学内容都能够在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声音有更好认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得到积累。在培养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声音有更好感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化的模仿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欢乐谷》这一章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动画音乐,加强学生们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的感受能力,能与大家分享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好听的卡通片歌曲。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们借助小铃、沙球、三角铁等课堂中常见的音乐器材来模拟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动画音乐。很多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很兴奋地模仿出各种声音,手中的乐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模仿到尽兴处有些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还会主动模仿那些自己非常喜爱的动画人物的讲话。很多学生听了后哈哈大笑,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参与到游戏中来,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音乐模仿能力。
想要让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游戏化,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可以在节奏训练时穿插有趣的游戏,这能够很好地简化教学知识点。在进行音高训练时也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这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类游戏化的模拟训练,这将会让学生们在趣味化的音乐训练中得到更多收获。
有人说,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简单的模仿,很可能是邯郸学步,而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的生成教学策略,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只要音乐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情境教学
(一)、用生活、故事、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景色以及各种声音。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看见了鲜艳的花朵、碧绿的油田、自由的小鸟、欢快的蜜蜂,似乎听到了泉水响叮咚,感受到了清新的青草气息,进而加深对歌曲内容以及意境的理解。当进行歌曲教唱时,学生就能快速融入歌曲意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更加认真,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学得更加快速。部分同学,甚至跟随音乐翩翩起舞,这样让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二)、用表演与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艺术教学中,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表演和音乐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展现歌曲内容,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提高教学效果。如《大鹿》这首平淡的音乐,曲调十分简单,音准却不容易掌控,如果让学生直接唱,学生很难学会。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歌曲内容,或者找两个同学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在美妙的旋律开始时进行表演。在这过程中,小兔子会展现出逃命的急切,而大鹿则展现出助人为乐的品行。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会演唱这首歌曲。从小学生性格特征来看,如果教学内容重复、单一,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还会出现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好奇、好新的心理,通过多媒体、音乐动画以及游戏教学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中得到陶冶、启迪,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色彩与音乐结合起来,在学生视觉、听觉相互渗透、贯穿、强化、补充的同时,做好铺垫工作。对于小学生对色彩、形式、形象的敏感度,老师可以利用投影、挂图、简笔画、剪贴等方式对音乐情景进行再现。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创新、审美能力,充分利用图画增添画面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神奇。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以及性格特征,尽量将学生精力放在学习中;通过问题、故事、角色、游戏情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律动”教学的灵活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更能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从耳朵、身体和心灵等全方面获得音乐艺术体验。
三、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的节奏训练
如果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先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使学生对于声音的长短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了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这样加入游戏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也学得透、记得牢。
(二)、游戏化的模仿训练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在引导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展开欣赏,在于借助美好的音乐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很多教学内容中都和大自然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无论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是各种不同动物的歌唱。这些教学内容都能够在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声音有更好认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得到积累。在培养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声音有更好感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化的模仿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欢乐谷》这一章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动画音乐,加强学生们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的感受能力,能与大家分享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好听的卡通片歌曲。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们借助小铃、沙球、三角铁等课堂中常见的音乐器材来模拟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动画音乐。很多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很兴奋地模仿出各种声音,手中的乐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模仿到尽兴处有些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还会主动模仿那些自己非常喜爱的动画人物的讲话。很多学生听了后哈哈大笑,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参与到游戏中来,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音乐模仿能力。
想要让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游戏化,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可以在节奏训练时穿插有趣的游戏,这能够很好地简化教学知识点。在进行音高训练时也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这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类游戏化的模拟训练,这将会让学生们在趣味化的音乐训练中得到更多收获。
有人说,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简单的模仿,很可能是邯郸学步,而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的生成教学策略,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只要音乐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